张正忠先生在乡村

张正忠作品陈列展

研读张正忠的艺术

张正忠著述快照

走近画家张正忠

田园风光采风

点击张正忠信息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创作研究 综述

概述

  张正忠,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田园山水画院院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上海书画院画师、海门画院院长。擅中国画、书法。作品端凝秀逸、生气盎然、独具一格。50年艺途中,发现了田园山水画的存在,提出田园山水画的概念和山水画四大分支的理论,在长期的绘画创作、史论研究、实地考察、培养推广的工作中,为中国田园山水画画目学科建设打下了学术基础和社会基础。

一.艺术简历

  1945年出生于江苏海门,斋名快然楼、不陋居。幼承家学,酷爱书画。曾于中央美术学院专修硕士研究生课程,师从高冠华、陆一飞、邵洛羊等画家、理论家。早年艺涉中西,后专攻中国画,致力于创作、史论、考察一体的田园山水画目学科建设。作品获文化部、中国美协颁发的奖项以及其它全国性、国际性展览奖项20余次;大量书画作品入选省级以上画展、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中国书画报》、《美术报》、《国画家》、《荣宝斋》、《光明日报》、《文汇报》等业内外报刊并多次作专题介绍;作品被选送到法、加、俄、日等国展出;多次被国家机关和美术机构收藏;中央电视台、上海等电视台报导;发表文、论40余篇次;举办个人画展十余次;出版有中国首部田园山水画专著《张正忠诗书画——田园山水百图》、《田园山水画法》、《中国田园山水画史》以及《张正忠田园山水画选》、《田园情韵》等画册;传略被收入许多部人名辞典;在海门市建有“张正忠田园山水美术馆”。

二.艺术观

  张正忠主张“在传统基础上出新”。他的格言:“循天地寻大美,爱生民写仁德,继往圣立今言”, “艺术是心灵的流淌、生活的诗情、实践的结晶” 。

  他的观点是:一个艺术家崇高理想:以毕生的精力,探索天地大美的奥秘;艺为人民,仁德是艺术家应有的人品;继承以往的高人圣手,修炼时代的艺术与理论。

  既要继承传统的中国画理法与中国文化中有关的精华,又要重视作品的原创性、现代感、技法出新;既要自由地发挥天性,又要遵从理性的约束;要让传统笔墨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吸收西方艺术中某些可溶性元素,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理论;

  张正忠的绘画艺术起源观是“在人类智力进化成熟的条件下,绘画艺术产生于作者的审美兴趣,延续、发展于人类社会对绘画的需要”;(“审美兴趣说”)

  绘画艺术的创新演变状态是“自然衍生”;

  绘画艺术各个时代的审美倾向、功能的演变关系是“并存”;

  意境是山水画最宝贵的精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达到“情景交融”艺术效果的基本方法。天人合一,内心与外物合一,化唐人气韵、宋人丘壑、元人笔墨三峰合一,是中国画的基本理念与追求。

  “表现自我”与“给人欣赏”都需要,所以作品雅俗共赏是可取的;认为衡量艺术作品质量的主要条件是深度、难度、新度,这“三度”来自思想、技巧、内涵、生活等各个方面。 

  田园山水画具有明确的画目特征,上承中国儒、道哲学精神,其内容本质是“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现生命之美,实践“中和”的审美精神,张扬“真、善、美”的理想。这里就有天地大美,据此在山水画领域拓展一条道路。

三. 田园山水画的发现之旅

  张正忠能够终生热爱书画艺术,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张守正老先生。在家庭文化艺术氛围的影响下,他6岁便爱上了书法、国画,以后一直痴迷于此。14岁以他的字画在当地面向公众,至今从艺已50余年。他正式拜的第一个老师是写意花鸟画家高冠华先生,系潘天寿的高足;第二位老师是陆俨少的大弟子陆一飞先生,进修山水画;第三位老师是邵洛羊先生,进修中国画理论,指点他的老师还有王伯敏、邵大箴、童中焘、孔仲起等。在北京、南京、上海、杭州、南通等地有很多位师友。同时遍习宋元明清山水,可谓兼收并蓄,集众家之长。他在上世纪60-80年代涉足素描、油画、版画、雕塑、设计,这种特殊的经历,增加了艺术素养的厚度。

  志存高远 学者之风

  张正忠先生幼时家中多书籍、字画。父亲能作书画,常给他讲读古文,鼓励他勤奋学习。他的家在乡村,祖父起一直是耕读传家。他兴趣广泛,从小既爱绘画、书法、文学,也爱天文、地理、历史、自然等科。青年时读过很多画家的传记和著作,确立了很高的志向。然而他的人生道路上并没有交过好运,虽然学习成绩优良,因父亲贫病,上不了大学。直到48岁才得以到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进修。在漫长的岁月中,他发愤修学,结交师友,刻苦用功,甘于寂寞。他生活俭朴,常出入于书店,积累藏书达万余册。老师的治学态度对他影响很深。高冠华先生尊师重教,常谈潘天寿的治学与艺术观。高先生沉潜于国画创作,走自己的路,重在身后的贡献。邵大箴先生常对张正忠谈艺术问题,要他思路开阔、不为褒贬所动。杭州王伯敏先生、北大葛路先生对他每一处关键词都要穷根究底,指点迷津。上海陆一飞先生在笔墨上对他要求至严,紧扣陆俨少山水的“重、坚、紧、正、厚”来分析他的作品。童中焘先生博学精进、高屋建瓴,对他要求极高极严,从宏观到微观,从哲理到笔墨,言传身教。此外,薛永年、李松、陈大羽、邵洛羊、余任天、吴俊发、王琦、彦涵、古元、吴长江、广军、李树声、马鸿增等许多学者、画家,都对他有过直接的指导。他还研习荆浩、范宽、董源、惠崇、王蒙、髡残、龚贤、黄宾虹、李可染等诸家以及西洋古典、现代绘画。  因此,从自幼秉性和漫长的读书、创作历程中,形成了认真、严谨而又思路开放的学风。他选择田园山水创作研究课题以后,二十余年如一日,埋头苦干,不做与此无关的工作,每天九到十小时沉潜于学术,加速了整体素质的提高。他珍视批评意见,常研究自己创作中的存在问题,写下几十本札记。当他申报职称的时候,获奖、发表、论文、专著厚厚三大摞。他与李可染一样是个苦学派,追求硬功夫。  陆一飞先生给他题词:“由谨而专,自专而博” 是对他学风很恰当的评价。

  拓展新路 勇者为先

  早在1960年,张正忠先生就喜欢描绘家乡的田园风光。1964年他步行50里,穿过广阔的平川田野,去通吕河边写生,画出了《通吕河风光》等作品。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有很多作品表现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其中有在全国性美展上获奖、展出的《春之晨》、《暮雨急》、《披霞归》等。当他在1994年决心专画田园画时,朋友们都不赞成,理由是这条路太难。以此为终生课题,风险太大了!他相信清代画家、理论家笪重光的一句话:“平常之景难工,工者频观不厌。”王安石的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高冠华、吴长江、广军先生也积极支持他画家乡的乡村,他决然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这条路。  他从头做起,到乡村步行观察体验;翻开宋画再次临摹;到处寻师访友,探寻中国画的奥秘。他放弃了许多经济上的收入,深居简出,就做四件事:画、读、写(写文章、书法)、跑(名山大川和田园村野)。所以邵大箴先生说他“路子正”。二十年多来日日夜夜辛苦修炼、勇敢跋涉,画出了数以千计的田园山水原创作品,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构架。他在艺术的百花园中惊喜地发现了村野之景山水画这个品类,首先提出了“田园山水画”这个名词和概念,有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走在了田园山水画领域的前列。从此,中国田园山水画创作从一千年的自在时代迈入自觉时代。  正如著名史论家左庄伟教授在《传统理法、现代情怀》一文中说:“张正忠正是以传统为基础而加以拓展了的理法,加上表达现代人的情怀理想,经过长期勤奋好学的修炼,才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田园山水画和独特的笔墨语言。他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这条路的开辟成功,与他对艺术的勤奋、忠诚、勇敢是分不开的。  

  品高艺精 智者风度

  张正忠学习历史上大师们的人品修养,诚信谦和。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劳动模范,当过好几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为中青年技术拔尖人才。他创立海门画院、海门市政协书画会、培训田园山水画创作人才,设立“东洲之星美术奖”,策划经办过许多画展活动、编辑发行“东洲美术”内刊,为艺术事业做过无数好事。  2005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张正忠先生的田园山水专著《张正忠诗书画—田园山水百图》。邵大箴先生撰写序言《和谐、宁静的田园诗境》,对他的创作路子、艺术品位给予充分的肯定。文章说:“他的画内容充实,多取材于他周围的平常生活情景,他用自己的画笔‘诗化’这些情景,在看似平淡的景物中发现美,在平实的描述中呈现美,真情实感在他创造的意境中自然地流露出来。这也可说是他的艺术特色。他的作品犹如有情趣、有诗意的散文,人们阅读之下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温馨感。在人们热衷于‘现代化’的社会里,这种幽静、自然、和谐的画境,无疑能给人们的心灵世界以抚慰。”   马鸿增先生撰文《田园山水:张正忠的新拓展》,他经过认真研究后写道:“可以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田园山水的专著。”“因而我说,张正忠是田园山水的拓展者。”   左庄伟文章说:“张正忠终成一位令画界瞩目的画家,自成一体,开创了当代山水画的新领域。在林立的画家中,独树一帜,占有一席无人替代的地位。” 美术史论家、画家王伯敏、葛路、高冠华、陆一飞、薛永年、李一、刘曦林、李松、李树声、孙克、邵洛羊、尚辉、陈燮君、毛时安、朱国荣、舒士俊、乐震文、恽甫铭、丁涛、万新华、李维世等数十位专家给予高度评价。  2007年,他的专著《田园山水画法》,为中国山水画的题材分支——田园山水画的创作和技法提供了鲜活、实际、周详的图文资料,无私地公诸于众,建构了这个领域的技法基础。两本著作的问世,奠定了他“拓展者”的地位,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南京博物院史论家万新华在《回归心灵的家园》一文中说:“画家在大量引入现实题材的过程中,重新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切入点。”“张正忠先生依然保持着那种文人画家九朽一罢式的绘画方式和传统文人的清高。……由此看来,他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文人。”   2012年,专著《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第一卷出版,此书历7年而成。他研究了大量史料论著,从20多万张作品中层层筛选,梳理出画史的脉络,填补了中国田园山水画史论的空白。在《中国田园山水画史》学术研讨会上,41位顶级专家在场发言或书面发言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张正忠先生在几十年的创作实践中取得了创作、研究、考察、培养的四大成果:一是数以千计的原创作品,一个已建10年的田园山水美术馆;二是理论、史学著作填补全国学术空白;三是通过20多年乡村实景考察,拍摄了数万张图片;四是培训了一批田园山水画作者。张正忠倡导的田园山水画,将在全国生根开花。他的创作从传统功底、性灵才气、画路创新等方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他的田园山水史论,具有系统性、开创性,将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四.田园山水画研究文献

  (1)专著《张正忠诗书画-田园山水百图》

  2005年12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收入张正忠《快然楼艺谈》论文、随笔108篇、诗160首、田园山水画100幅、书法12帧。高冠华、陆一飞题词,邵大箴、李松、邵洛羊作序跋。  张正忠先生涉猎中西绘画、文史,专攻田园山水画创作近20年,并进行史论、创作方法研究。他发现山水画中的村野之景犹如散落的珍珠,可蔚成品类;当代“田园美”观念正在滋长、“村野之景”创作正在逐步壮大;它们具有相对独立的艺术价值、现代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社会反响良好,因而为之起名为“田园山水画”。本书以散文的笔调,阐述了田园山水画的概念和史论框架,以及方方面面的艺术观点。马鸿增等专家研究表明: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田园山水的专著。[注]

  [注]马鸿增,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他的《田园山水:张正忠的新拓展》一文写于2006年,首次发表于2007年第1654期《中国书画报》);

  (2)专著《田园山水画法》

  2009年7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张正忠著。全书有总论、田园山水画创作、田园景物画法、田园山水作品欣赏4个部分,配图片240幅,王琦题词、邵大箴作序。在成书过程中,邵大箴、王伯敏、葛路、马鸿增等史论家对书稿进行了推敲和指导。  邵大箴在序言中说:“《田园山水画法》是一本为田园山水爱好者提供创作辅导的好书。张正忠在当前提出的‘田园山水画’课题,也对我们讨论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 他为中国山水画列出四大题材分支,而“田园山水画”是其中的一个“画目”。这样的系统研究对拓展中国画的新视野,促进田园山水画的学科建设,为山水画的发展、创新探索出路,提高山水画在社会上的生命力,对于中国画的繁荣和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书系统、深入地阐述了田园山水画的创作方法与技法,贯穿了田园山水的基本理念。既借鉴了前人的成果,更多的是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经验与方法,给山水画创作者送来了艺术上的无私奉献。图文并茂,将可操作性和欣赏性融为一体,既是对技法的讲解、研究,也是对佳作的欣赏,贴近实践、贴近读者。  《田园山水画法》简要目录:一、总论二、田园山水画创作(一)生活与感情 (二)构思立意 (三)情节 (四)构图 (五)取景 (六)透视四远法 (七)景深(八)笔墨 (九)色彩(十)光感 (十一)景物的搭配 (十二)特殊技法 (十三)平面与色彩构成(十四)诗书画印一体之美 (十五)风格、语言与品评三、 田园景物画法(一)四季画法 (二)竹法(三)竹园法(四)芦苇法(五)芦花法(六)江芦法(七)空枝树(八)点叶树(九)夹叶树(十)丛树法 (十一) 田园树种画法 (十二)茭白、菖蒲(十三)塘荷(十四)点景法(十五)地貌(十六)河塘、水面(十七)道路、草地(十八)田野 (十九)庄稼(二十)宅园(二十一)天气变化(二十二)日、夜景象四、田园山水作品欣赏 1.赵幹 2.惠崇 3.赵令穰 4.李迪 5.马麟 6.沈周 7.王翚 8.石涛 9.龚贤 10.陆俨少 11.林风眠 12.傅抱石 13.李可染 14.童中焘 15.白雪石 16.陈子庄 17.唐云 18.钱松喦 19.林曦明 20.张正忠

  (3)专著《中国田园山水画史》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第一卷2012年9月第一版。全书共有十卷,上编4卷是评述,下编6卷是图录。图片10500张,文字约40万。张正忠著,王伯敏题词、薛永年作序、题签。  此书是我国第一部田园山水画史,从田园山水产生的先机写起,追根溯源,缜密地揭示田园山水画产生的根源和存在的条件、发展的动力,历数历史发展的起伏脉络,并指出当代田园山水的现状、发展取向。20张示意图简明地揭示画史发展脉络和画理研究思路。  自从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直至《诗经》产生的时代,田园之美逐步进入中国人的审美视野。经过一千余年的缓慢发展,到当代又以新的面貌、新的内涵出现,并且形成了一支创作力量。从此中可发现山水画继续发展的新道路、新希望。但是,它的发展轨迹一直未被社会注意和认识,从未有人把它看成是山水画科之下的一个分支;未有人涉足过它的史论研究,所以本书具有原创性的学术意义。史论家万新华写道:“以往的绘画史研究者从未专门述及田园山水画。直至近年,海门画院院长张正忠先生正式提出‘田园山水画’之称谓和理论,并笔耕不断,一而再、再而三地撰文立说,从纷繁复杂的文献、图像史料中搜索探寻,辨析考证,逐渐耙梳出一部《中国田园山水画史》。” [注]本书的述评以大量资料证明了“田园山水画”创作队伍及作品群的存在,在广泛的比较中探寻出田园山水画的特定范畴、内涵与外延;因而证明了田园山水作为“画目”、撰写“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新的美学命题“田园美”;提出绘画起源“审美兴趣”说。  本书展示了田园山水画的魅力与丰富性,它不断衍生的功能。它能愉悦人们的精神,给人以淡泊宁静的文化熏陶;它具有对生态环境保护、爱国爱家乡、民族艺术美育等教化功能;鼓舞人们乐观向上,向往美好理想与生存状态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它将使更多参与田园山水画创作的绘画爱好者进入自觉状态、提供了借鉴;同时有利于美育,让更多的受众喜欢山水画,对开拓中国画的新领域起到促进作用。  《中国田园山水画史》一书的价值,根据薛永年先生文章和研讨会的评论,就是:“不仅填补了学术空白,而且很有现实意义”,“探索开拓中国传统山水画与时俱进的新途径。”这本书的问世,加上前两本专著,为“田园山水画”这个“画目”的学科建设奠定了学术基础。

  简要目录:

上编 评述

第 一 卷   王伯敏题词   薛永年序《溯源探道 温故知新》   作者自序《园外遐思》、绪论《半份答卷》  第一章 田园山水画的起源  第二章 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村野之景:六朝、隋唐、五代、宋代  

第 二 卷   元、明、清

第 三 卷  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乡村题材山水画、近现代民间绘画中的乡村风景题材

第 四 卷  第四章 发展中的中国当代田园山水画  第五章 逐渐形成中的中国田园山水画理论

下编 图录

第 五 卷——第 九 卷 中国田园山水画图录

第 十 卷 索引、后记

[注]万新华,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他的《嚆矢椎轮 承前启后——张正忠《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略议》,首次发表于《中国书画》杂志2013年第7期第128页。

(4)随笔《从故乡情结到田园山水画》

  (全文发表于1996年编《东洲美术》,作者张正忠。)

   摘录: 我的故乡在江海平原,田园深处。弯弯小路,清清流水;竹林村舍,绿树如云。邻里笑语,鸡犬之声相闻。我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度过的。至今梦中,每每出现老宅故人情景,象一场场放不完的电影。我的画笔,情不自禁要画家乡田园,曾撰诗云:“大江此入海,两岸百里平;咸谓无可画,偏向幽处寻;翠竹掩村舍,浅水映草青;月明烟笼时,更起故园情。”故园之情,拂之不去!

……     我对家乡田园的怀恋、对大自然的珍惜,正好契合了一种社会文化意义。这种意义已不同于古代田园诗的隐逸情趣,却是现代人的审美理想。人们永远喜欢充满阳光的田野、清清清的流水、新鲜的空气、茂盛的树木庄稼,拿我们的中国画笔墨把这些风景画出来,这是画田园的山水画,就叫它“田园山水画”吧。画中清纯的美,多少能唤起人们对美的留恋和向往,使故乡田园情结常驻于画中。

   (5)论文《田园山水画的前世今生》 

  (全文发表于《中国书画报》,作者张正忠。同类论文还有《谈田园山水画》、《田园山水画总论》)

   提 要: 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农业生产发展要比山水画早几千年,但到隋唐以后才有画家关注村野之景,进入田园山水画的萌芽期,五代出现典型的田园山水画。到了二十世纪末,产生了“田园山水画”这个名称和概念,画家的关注点有了很大的觉醒,创作主旨也有了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兴盛期。当代的20来年中,创作的数量突飞猛进,超过了历代遗存作品的总量。

  纵观千年,田园山水画已然形成了它自己的范畴、内涵、外延、审美倾向。田园山水虽受诗文的影响,但它毕竟是山水画的一个分支,所以更多地受山水精神的支配。田园山水应在此基础上加入“中和之美”。田园山水的审美特质,应以“中和之美”作为灵魂核心,并兼有下列特点:一是以村野之景为主要意象;二是以亲近大自然、张扬生态环境美的理想,以出世的态度画入世的画;三是以“物我为一”的观念,以文人的精神视野表达对生命之美、生态之美的讴歌,营造情境交融、温馨和谐的诗境;四是以传统中国画笔墨理法为基础,适当吸收西洋风景画之长,构建个性的艺术语言图式。

   关键词 田园山水画史 文化渊源 美学内涵 时代意义 一个核心四个要素

   结论: 如同其它题材一样,田园山水画也有它的局限性。然而我认为它在抒情达意上具有细腻性、意境表现上具有丰富性、语言上具有清新性、精神上具有深刻性、雅俗取舍上具有兼容性等特点,应该成为中国山水画传统理法与现代情怀相结合的切入点之一。创作、研究、传播田园山水画,对中国山水画的拓展、创新,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6)论文《山水画分支之我见》   (全文发表于2013年第2329期《中国书画报》,作者张正忠。)

   提 要: 任何一个画科,它的初始阶段总是混沌而不可分的。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具备了独立分科的条件,就分科独立了。科目的分类方案是绘画史论家根据大量研究而做出的,在若干年内,它呈现稳定的状态。分科对促进绘画的发展、各门类的艺术特点的健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田园山水画在当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确定这个分支的学科定位时,又发现它有另外两个“兄弟”:海景和城市。原来 “当家”的高峰山岭山水画,便成为老大哥。“峰岭山水画”,是山峰、山岭为画面主要意象,岩石、瀑布为构成要素的山水画。“田园山水画”,是以村野之景为主的山水画。“海景山水画”,是以大海波涛、海岸景物为主的山水画。“城市山水画”,是以城市、集镇、人造园林为主的山水画。

   关键词: 山水画分支 峰岭山水画 田园山水画 城市山水画 海景山水画

   结论: “田园山水画”分目独立是时代的必然。在不断发展中,品种体裁将会更加丰富多彩,这是自然衍生的结果,一个良性的艺术生态现象。我对山水画分支的研究十多年,提出也已历八年,但尚不能说已经很成熟,希望业界能在大胆使用中得到磨砺。山水画历经一千七百多年的发展,终于有了今天这样空前壮大的体量,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繁荣局面,继续大胆地未知领域作出更多探索,共同把山水画引向更健康、更美丽的前景中去。□

   (7)论文《在入世与出世之间》 

     (全文发表于2010年第6期《美术观察》,作者张正忠。)

   提 要: “田园山水画”这个画目,是根据题材内容来分类的。对它的阐述,应有几个方面,内容和主题是其中一个方面。本文从绘画的入世性和出世性切入,追溯绘画的起源和功能的演进,揭示田园山水画在内容方面的时代特征。由于田园山水创作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多见自然宁静的意境,它既保持着绘画的入世性一面,又有着出世性一面。因此,田园山水的内容本质当介于入世与出世之间,这是题材特点所决定的。而入世性与出世性对于绘画作品来说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当代,家园情结、生态理想自然地成为田园山水画的两大重要主题。

   关键词: 田园山水画 生存与审美 绘画的入世性与出世性 入世与出世之间 家园情结 建设生态乐园的理想

   结论: 所以据我看来,田园山水画的出现和延续,以至终于发展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画目,是人类审美能力提高的结果。它是绘画艺术发展的必然,对山水画是一个有意义的拓展。田园山水画作为山水画的一个题材分支,它具有山水精神的共性,也具有它的特定内容和审美内涵,因此在主题上也有它的侧重点。爱国怀乡、生态乐园理想是它的两大主题,体现了积极的人文关怀,也是画家人格展现的空间。田园山水画的审美功能和教化功能是兼而有之的。而在它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从文化渊源、题材内容的特征来看,现代田园山水画的内容本质当在入世与出世之间。

 五.重要活动 

    (1)首次以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张正忠《中国田园山水画史》为专题的高端学术研讨会、张正忠《中国田园山水画史》首发在京举行  [注]

     

  2012年12月6日,“生态与家园”画展展出了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作品51件,海门画家作品8件,由国家行政学院书画研究院、中共江苏海门市委、江苏海门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生态与家园”画展、《中国田园山水画史》首发式在京举行。“张正忠田园山水画暨《中国田园山水画史》学术研讨会”同时举行。研讨会由邵大箴、薛永年主持,在京美术理论家、书画家李树声、李一、刘曦林、夏硕琦、尚辉、马鸿增、奚静之、赵权利、王镛、刘龙庭、赵力忠、陈醉、王雪峰、廖自力、赵立凡等17人参加了研讨会,王伯敏、孙克、李松、葛路、邵洛羊、左庄伟等24位各地专家作了书面发言。

  田园山水画正式进京亮相,史上是第一次,以田园山水画为专题的高端研讨会也是第一次。国家行政学院书画研究院院长廖自力在画展《前言》中说:“张正忠从艺50余年,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专攻田园山水的画家。他忠诚艺术、不辞艰辛,把乡村实景升华到美学的层次,提炼出生态之美和热爱家乡的主题;他克服了田园山水画创作中的许多难点,使画作质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他第一个提出田园山水画理论,形成系列专著;他还带动其他美术工作者共同探索田园山水画之路,真是非常难得。”

  《美术报》以8个版报导,编者按说:“研讨会高度评价了张正忠田园山水画的成就,普遍认同张正忠提出的‘田园山水画’的美术学命题、山水画‘四大分支’的学科分类,充分肯定了研究、撰写《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的开创性意义。与会者认为:《中国田园山水画史》是中国第一部田园山水画史书,它填补了中国绘画史的一段空白。张正忠绘画作品和他三部专著的先后出版,奠定了中国田园山水画的学术基础。这次研讨会是中国美术界第一次以田园山水画为专题的高端学术研讨会,是中国田园山水画作为画目而受到学术界高层人士重视的历史性会议。”

  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院长邵大箴说:“张正忠写《中国田园山水画史》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从来没有人做过,意义是不一般的。”其他四十位专家的发言摘要请看下文《诸家评论》。

 [注]详见2013年3月30日《美术报》、2013年10月9日《中国书画报》。

   (2)张正忠田园山水美术馆

   张正忠田园山水美术馆由海门市政协、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联席会议发起,组委会支持指导,现由海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管。2004年3月正式开馆,馆长樊春娟。初名“张正忠艺术陈列馆”,2013年更名为“张正忠田园山水美术馆”,拟建新馆。它是常年陈列画家张正忠作品的美术场馆,并有组织交流、研究、收藏、宣传的功能,是由海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管、民政局注册的民办非营利性公益文化单位。

  美术馆位于海门市中心银海桥南,常年展出画家张正忠先生的田园山水画作品100余件,免费开放接待本市与全国各地参观者。不定期更换展品,开通互联网网站(zzzart.cn),举办画展、在上海市设立工作室,向全国和省级展览、各级媒体提供作品展出、发表,与全国中国画创作和理论界知名人士交流。

    (3)上海、江苏等地举办个展13次;创办海门画院、海门市政协书画会;组织田园山水画创作、研究、展示活动。  

  

  六.诸家评论   

  (基本按发表时间为序)

   陈大羽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画家

  ●我第一次来海门,见到正忠的田园画,非常喜欢。他的画自出机杼,都是来自独有的生活感受。他的笔墨得力于他的书法,有灵气、文化底蕴足。他又用功,所以必有大成。    ——《在海门参观东洲画院书画展时的谈话》 1996年

   廖静文  徐悲鸿纪念馆馆长

  ●正忠的画,生活气息很浓,真情感人。表现乡村风景近、中、远景齐全,很有景深感。笔墨也好,尤其用墨极好。悲鸿先生说过,用墨最重要。     —— 《在徐悲鸿纪念馆谈话》 1997年

   高冠华  中央美院教授

  ●正忠的艺术道路,我看是大有希望。第一,他有志向。有正确、积极的人生观,这样他能够看得远,站得高,一心一意地去做学问。第二,他好学。读书多,文学修养好,造型能力好,因此后劲很足。第三,他天赋好,对生活中的美感觉敏锐,想象力丰富,画出来有灵气。第四,我喜欢正忠,在于他人品好。这样的人艺术格调能够上得去。    —— 《帅府园谈话》1998年

   王仲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杂志原主编

  ●正忠的田园山水,第一,画他熟悉的、热爱的生活,让人感到亲切、有感情;第二,画得深入、完整,有空间感、有丰富感,有看头;第三,作品中有传统,有意境、有诗意,中国文化味道很浓;第四,一看就让人感觉清新,是新时代的、现代的。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展”研讨会发言》2000年

   李一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美术观察》杂志主编

  ●张先生他不是仅仅对过去中国画的临摹,或对当今名家的学习,而是以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中的景物入画,处理方法与别人不一样。目下许多人都喜欢大笔挥挥,而张正忠先生深入生活,下了大功夫。没见过像他那样专攻田园山水画的画家,而且“田园山水画”是他自己取的一个新名词。母题都是自己的,不落俗套,极具个性。他创作态度认真、数量多、笔墨精到,构图气势比较大,语言有创新,感情表达细腻,多出精彩之处。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展”研讨会发言》2000年

  ●张正忠史论双馨,书法和绘画双修;能提出山水画“四大分支”很不简单。张正忠给我最深的感觉是他学艺的毅力非常强。他画田园山水已有20多年,这是很了不得的。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张先生创办了海门画院,我是观察当今美术现象的,这个现象很值得来观察。海门画院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它虽然级别不高,却是一个有代表性的画院。他们依靠政府的支持踏踏实实做了很多事情,搞得有声有色。我觉得海门画院做得是非常好的。

  ●关于田园山水画,张先生搞了20多年了。今天发现有各地的都有这个田园山水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张先生明确地提出“田园山水画”,而且他写了《中国田园山水画史》,它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意义更大。十八大讲的几大文明,生态文明是重要的一条。我们如何过田园这种诗意栖居的生活,这对当今的中华民族来讲,是一个大问题。田园山水,这个主题我觉得太好了,无论研讨也好,画也好,都是从田园诗到田园画的文脉传承,也符合中国梦中生态文明的主旨,兼具了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上次张先生在北京做展览,大家对田园山水的提法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张正忠先生这种对艺术执着的精神让我感动。他非常执着地搞田园山水画,而且研究田园山水的发展过程。这个地方的条件不像在北京或上海那么好,他也不是国家养着专门搞艺术研究或艺术创作,是自己来这样做的,而且做了20年,一步一个脚印地来做。当地的领导也是被张先生执着的精神所感动。他有韧性,贵在坚持,这个画家真是了不起!他研究田园山水,搞这么一个画院,多不容易啊!有些人没有能力做不了,有的人有能力不愿做。别人不愿做具体的、麻烦的事,他能做。张先生有能力又愿意做这个事,这种精神让我感动。它会有影响,有志者事竟成。我很敬佩张先生的执着精神。    ——《中国田园山水画研讨会纪要》2014年

  丁涛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正忠的画已经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笔墨也很到位,很有意境、情趣。他在个人风格之下每一幅画又都有特点、有变化,每幅都不同。意趣是绘画的极终目标,理法、技巧是不知不觉中的,是为意境服务的,正忠的画就是以意境理趣见长。  ——《田园墨韵》 2005年

  ●张正忠的田园山水画创作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的撰著,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两个层面,指向了文化建设中的生态文明,揭示了中国画在继往开来中不可疏虞的一个重要审美领域。其填补了学术空白是不争的事实,张正忠作出了特有的艺术贡献。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邵大箴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院长、中央美院博导、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

  ●我觉得张正忠君的艺术方向和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他尊重和热爱传统,他的作品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他用自己的画笔“诗化”这些情景。在看似平淡的景物中发现美,在平实的描述中呈现美。真情实感在他创造的意境中自然地流露出来。这也可说是他的艺术特色。

  ●他的作品犹如有情趣、有诗意的散文,人们阅读之下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温馨感。在人们热衷于“现代化”的社会里,这种幽静、自然、和谐的画境,无疑能给人们的心灵世界以抚慰。    ——《和谐、宁静的田园诗境》 2005年

  ●张正忠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他的田园山水画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画得很精彩,之后越来越不简单了。他最令人感佩的地方,就是能够不断地体悟中国山水画的精神,能够用笔墨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气氛。这也是他的画最重要的特点。中国的山水是和谐的、自然的,是非常具有诗意的。这也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的精神。  ——《赴海门市参观张正忠艺术陈列馆考察田园山水画•媒体访谈》2008年11月

  ●张正忠君是一位勤于实践、勤于思考、勤于学习和研究的画家。他从艺己五十年,近十多年来专攻山水画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中国画的创造原理以及其表现技巧,有不少切身的体会。他把自己的创作称为“田园山水”,并提出了“田园山水画”的课题。他把“田园美”概括为:“诗化、美化的田园情趣,自然、宁静的理想境界”。《田园山水画法》是一本为田园山水爱好者提供创作辅导的好书。……张正忠在当前提出的“田园山水画”课题,也对我们讨论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  ——《经验、思考与体悟》2009年

  ●张正忠一方面从事创作实践,一方面从事理论和美术史的研究。他在上世纪60年代就进入美术创作活动,有很强的艺术创作能力,在版画、水墨画方面都有很好的成就。

  ●写《中国田园山水画史》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这是涉及全面的研究。张正忠有志于此,忠诚于艺术,毫不懈怠地收集大量的图片、资料,进行梳理、写作。期间他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他做的工作是从来没有人做过的。所以,这部书的完成,意义是不一般的。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陆一飞  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山水画家

  ●正忠的艺术道路与我有点相像,他作品的特点之一是以浓厚的生活气息来创新,细节很生动,感觉十分清新;第二个特点是严谨,可谓匠意经营。第三个特点是意境好,一股清高雅静的气息,这是同他的气质修养分不开的,同辈人中像他这样能诗善书的实在很少了。 第四个特点是画中形和神俱真。  ——《云飞楼谈艺》2005年

  ●由谨而专,自专而博——正忠老弟共勉之  ——《中秋题词》2005年

  邵洛羊   上海中国画院顾问、上海市美学学会名誉会长

  ●张正忠的田园山水画,气象静穆,笔墨淳雅,有浓郁的江南气息,全是中国味。他画中的东方情趣受有儒、道、墨的哲理影响,却又饱含着现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在承受传统,恣意出新的笔墨中,溶进了现代生活的雅操;于虚静淡泊的襟怀下,关注着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从而得到共鸣。

  ●看了正忠的画,益觉得中国画怎会穷途末路?对新世纪的中国画充满信心!  ——《乡土芳草 田园清风》2005年

  ●一条诗书画一体的、有着浓厚中国文化气息和地域特色的、有着强烈的乡梓情感和美学深度的新路,亮在我们眼前。  ——《意与法合 景随情生》 2006年

  ●正忠的田园山水画,下过苦功。正忠的画从“细”到“粗”,不断在前进。他写画史比较系统、力求完整,写得很细致。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李松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美术》杂志原主编

  ●张正忠的作品在绘画技巧的运用上是多种多样的。这与他在绘画领域的多方面涉猎很有关系。 他的田园山水画主要得力于“饱游饫看”,在构思布局上达到了随心所欲的自由地步。    ——《绵绵的乡情》 2005年

  ●张正忠是一位勤奋、富于苦学精神的画家,在田园山水这一方天地中怡然自得、成绩斐然,如今又在绘画史论领域进行开拓。

  ●他结合自己丰富的创作实践,从大量古代文献和图目中梳理出中国田园山水画的发展脉络。他把握住了中国古代文学与绘画相互影响、山水诗与山水画先后同步发展的特点,做得很好。对中国绘画史,特别是山水画史的研究具有开创意义。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王伯敏 中国美院博导、美术史论家

  ●《张正忠诗书画-田园山水百图》这本书很好,张正忠以田园为主题写诗作画,甚是精美。这条道路天地广阔,祝贺他的成功。   ——《致樊春娟》2006年

  ●墨彩秀逸,田园如诗。题赞正忠佳构  ——《题词》2011年

  ●青洲碧玉一舟横,此亦得田园三分意趣也。海门正忠,仁者,专写田园山水,极自然之致,盖山川与其神遇而迹化也。诚独得玄门,乃恭桑敬梓者,澄怀味象,直令满目云烟,随时而变。善哉!善哉!   ——《在画作<青洲碧玉>上的题款》2011年

  ●张正忠对田园山水有异趣,自有别创,令人欣然。他自出机杼地积极下功夫,有美学的思考,有表现山水画新境界的追求,并为田园山水立史、求理。可以相信,水到渠成,而今水已长流,渠安有不成?   ——《田园山水感语》2012年

  舒士俊 上海《书与画》杂志原副主编、北京画院研究员

  ●他的田园山水画得意境清新幽深,笔墨端凝秀雅,适如古画论中所称:“擅风光于掩映之际,览而弥新”,有一股魅人的风韵溢出画外。   ——《竭诚凝思画江南》 2006年

  ●回顾张正忠五十年绘画历程,他对画意图式之探索、感悟和开拓,已明显给其田园山水带来鲜亮光采。而他倾心于田园绝不分心旁鹜,仍孜孜于恒定渐进的笔墨韵味修持。虽其探艺之道漫漫艰辛可以想见,但我庆幸有他这样一位把画学当毕生探求的朋友。  ——《凝心田园 抒写风韵》2011年

  ●张正忠把田园山水画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近些年他的笔墨明显由“工”趋“写”。他以乾旋坤转的气场,以平远视角,以悠远、悠长的气脉来引发观者无尽的情思。而他又是当今中国画家中极少对书法有研修功底的画家,这将给他的画带来韵味的后劲。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朱国荣  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市美协副主席

  ●我很欣赏张正忠梦中作就的一副对联:“无画却是画,言诗未必诗。”内中深含老庄哲学的真谛。张正忠的画和诗,乃是心画的物化流露、心语的诗化表达,平淡天真,意味隽永。   ——《心中的田园》 2006年

  ●张正忠在中国山水画科中辟出了一个分支——田园山水。他从绘画表现的景色特征来界定“田园山水画”。所以他的“田园山水”既不是南宗山水,也不等于是江南的山水;既无关于画派,也无关于地域;而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来对山水画进行思考与研究,由此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山水画史。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马鸿增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江苏美术馆原副馆长

  ●张正忠之所以在当代山水画坛引人瞩目,是因为他远离时下流行的荒山野水或概念化的模式山水,自辟新径,……从而在田园山水创作领域做出了独特奉献。

  ●张正忠的田园山水内涵与众不同。

  ●他不是田园风光的旁观者,而已融化为其中的一部分,美化、诗化了的田园山水……这正是张正忠对前人的超越。

  ●多方面的综合学养,使他能够在田园山水创作中广收博取,融汇贯通;既有传统神韵,又有现代气息。同时由于理念的演进,导致技巧的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程式;由于在深入生活上下了功夫,作品母题都是原创,视角也与别人不一样;他青年时即创作田园题材,近十几年更专门从事田园山水创作研究,为前人所无;2005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张正忠诗书画-田园山水百图》,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关于田园山水的专著。

  ●我们可以认定,张正忠的田园山水审美本质,是传统自然观和伦理道德观的结合;也是他关注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平民意识的体现;因而我说,张正忠是田园山水的拓展者。  ——《田园山水:张正忠的新拓展》 2006年

  ●张正忠在创作上是传统田园山水的拓展者,现在又成为中国田园山水画史论的开创者。

  ●我们把人物画、花鸟画分为几个分支。张正忠现在提出的山水画四个分支的说法,有他的根据。

  ●他奠定了一个新的学科建设的基础,一个很扎实的基础,而且自成体系。

  ●他能提出这个史论框架很不容易。他是第一个撰写《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的人,这个理论梳理很有难度。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作品图片的选用还要慎重一些。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葛路   北京大学教授、美术理论史家、书画家

  ●您的田园山水,有些景物如画老树干,似凿铜截铁,画房屋,笔力也凝练不浮。您是书法家,书画用笔同理同法,以书笔入画是不难达到厚实效果的。我感觉您的画风有些近似宋画《风雨归牧图》。您积数十年的艺术实践,形成了独自的风貌,且得到了读者的欣赏。

  ●我建议您在画山水画的同时,也不妨画花鸟画。高冠华先生的亲自传授,再实践若干年,想您的造诣亦未可小量。   ——《致张正忠先生》 2006年

  左庄伟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史论家

  ●观赏正忠君的书画,读他的诗词和有感而发的文章时,在我的心目中形成一种认识:正忠君是位诗人、思想者和文人画家。

  ●张正忠先生数十年来历经艰辛从未停笔,终成一位令画界瞩目的田园山水画家,自成一体,开创了当代山水画的新领域。

  ●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综合艺术,真正意义的中国文人画家应该具有诗人的情怀,书家的笔墨修养,正忠君兼得。他选择的题材本身并无惊人之处,但每当观赏他的画、读他的题画诗文,内藏的深情扑面而来,意味无穷、十分感人。

  ●他将传统的艺术理念与现代的审美意识融为一体,形成有新意的田园山水画理,这也正是他的田园山水诗画的深层涵意。

  ●他在田园景色中始终贯注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故乡的真情实感,对环境美的渴望,对现代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生伦理的感悟,对生活和人性的赞颂,这些情怀是正忠君田园山水诗画的现代意义之所在。

  ●张正忠正是以传统为基础而加以拓展了的理法,加上表达现代人的情怀理想,经过长期勤奋好学的修炼,才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田园山水画和独特的笔墨语言。他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在林立的画家中独树一帜,占有一席无人替代的地位。  ——《传统理法 现代情怀》 2006年

  ●正忠的研究,使中国山水画中的这一重要分支得以系统而专门地呈现出来,提升了整个田园山水画的创作水平。他也为此作出了新的贡献。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黄鸿仪   江苏省国画院理论研究室主任

  ●在当今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世风中,画坛一片燥热。你能潜心艺事、深研书画、植根生活,热衷描绘家乡田园风光,这种执着艺术追求值得我学习和佩服。在《百图》中你调动笔墨描绘水乡家园,倾诉着你对故乡一草一木的爱,行行诗句,幅幅图画都染上你的深情浓意,为此观画者为之动情。在诗、书、画相得益彰综合感染力下达到很好观赏效果。你长期艺术探索终于结出可喜的艺术硕果。  ——《书信》 2006年

  宋玉麟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

  ●我认识了正忠有十几年,我很关注他。期间他的进步可以用“飞跃”来形容,他对田园山水的创作和研究走在了这个学科的前列,一条新路已经走出来了。  ——《南京谈话》 2006年7月

  王琦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正忠先生田园山水画 :中和为美的艺术精神, 自然宁静的田园诗境  ——《题词》2007年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 :生态家园关怀人类诗意栖居,四大分支拓展中国山水艺术  ——《题词》2011年

  李维世 河北师大美术系教授、硕导、河北省美术理论研究会会长

  ●我喜爱并赞赏张正忠的田园山水画,首先是因为他的画画得很美、很抒情,能给人以美感享受。众所周知,美是艺术的核心,是艺术的最高准则。美术作品就要表现美:给人以美感,而绝不是相反。我坚信只有美才是永恒的。

  ●他的画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的技巧层面上,而是有丰富深刻的艺术意蕴。善于用具体、生动、自然的艺术形象去表现深层的人生哲理和精神内涵。

  ●张正忠的田园山水画,就表现了这种宁静的美、和谐的美,他的画,象空气和水一样,虽然很普通、很平凡,但却最宝贵、最可爱。他给山水画带来了一股新的气息,他的田园山水画,平中有奇、平中有美、平中有永恒。

    ●他是一位很有文化修养的画家,治学严谨,修养全面。我认为没有深厚的修养,没有独到的美学见解,没有高超的技术是画不出那些优美的田园山水画的。  ——《自然清新、优美和谐》 2007年

  ●张正忠的画已达到“神妙”“超逸”的儒雅境界。他的画像文学中的散文诗,韵味悠长、后劲深远。他是一位学者型的画家,真抓实干的画家,艺术史会永远记住他。

  ●正忠的画笔墨含蓄、意境清新、诗意盎然、品味儒雅。中华传统美学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看作是审美的最高境界。他的画是道家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形象化表现。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童中焘   中国美院教授

  ●正忠的田园山水画作,是从自己喜欢的东西出发,很真诚。每一幅都有很好的意境,构图也很好。但在这些方面还要下点功夫:一、把削弱透视、笔致统一、笔墨功夫放在心上。要进入“浑然”的境界;二、“遗其关系”,不患不了,而患太了;三、形很重要,你的画很讲境界,也要讲形的变化。四、多看黄宾虹、李可染的作品,体悟他们是怎样处理各种关系的,怎样达到浑厚的。  —— 《嘉园谈话摘要》 2007年

  万新华 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张正忠先生新作吸引了中国绘画界同道的关注,也受到了大家一致的赞叹。这些作品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上不仅与传统山水画拉开了距离,也与一些当代名家之作大有不同,那浓郁的乡土气息、那鲜活的生命意象,使得其山水画摆脱了陈陈相因的传统图式,建立起了自家的语言范式。

  ●张正忠先生并不是在对景写生,也并非再现真实的家乡山水景观,而是通过对“重返田园”的精神诉求的表现去寻找艺术的自我,去探寻抒发性情的最佳途径。因此在创作中,他将“情”推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始终贯穿着这种艺术追求。以自然景色去烘托与抒发自我的情思、胸怀,使张正忠的田园山水作品焕发出一股诱人的东方文化魅力,而情境交融的表达方式则使其作品产生了特有的优美情韵。 ——《回归心灵的家园》 2007年

  ●张正忠不仅为田园山水画史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其创作具备了坚实的史论依据。他的田园山水画焕发出独特的艺术神采和积极的社会价值。“田园”在他的作品中也被赋予了现实家园与精神家园的双重含义。

  ●张正忠的田园山水画不仅与传统山水画拉开了距离,也与一些当代名家大有不同,建立起了自家的语言范式。他将“情”推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使他的画有了丰富的内在气质和鲜明的文化个性。——《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中国田园山水画史》追本溯源,层层推进,系统科学地写出了田园山水画发展史,其考据和论述具有筚路蓝缕之功,是为第一部中国田园山水画史学论著,并在思路和规模上都为后来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无疑是张正忠对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究的一大贡献。

  ●1996年3月,张正忠曾撰文《从故乡情结到田园山水画》,首次提出“田园山水画”,并对其范畴、内涵、外延、审美特征、学科定位等问题进行思考。此后的数年间,张正忠在专心创作之时,不废思考,曾出版了《张正忠诗书画——田园山水百图》、《田园山水技法》,展示了他田园山水画的技巧与方法,同时也阐述了他对田园山水画的理论认识,显现出难得的人文情怀。其用力之勤,令人叹为观止。2012年9月,他历数年寒暑,完成《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第一卷,为人们奉献了一部揭示中国田园山水画史及其内涵的史论著作。——《嚆矢椎轮•张正忠《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略议》2013年

  孔仲起  中国美院教授

  ●正忠的田园山水画,可真是填补了一段空白啊!人哪,红了以后就很难进步了,人的水平与年龄是不能成正比的。你比我小11岁,博采众长,十分投入。田园山水画以前只叫农村小景,没有人当回事,而你去认真地做了,而且出了理论。你的书,说法与别人不一样,几十年后,就是开宗立派啊!  ——《之江公寓谈话》2009年

  李树声   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

  ●明清的画论很多,每人讲的不尽一样,有的很精彩,但不完整。你这本《田园山水画法》很系统,比较完整。专门讲田园山水的书还没有过。画画的人要有修养,光画画提不高。没有魂的画,绝不是好画。绘画是精神的产物,魂就特别重要。灵魂不是很容易体现,不是看的见拿得着的东西。这是一种境界,只能画出感受,很难解释明白、直接地表达出来。你的就是你的,别人表达不了。这中间除了技术的因素,精神状态和文化修养绝对重要。能有这样状态的人越来越稀缺,而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才。

  ●你不断在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出了这样的成果,我挺佩服的。干下去,将来一定会树立得起来,山水画家中能数得着的。  ——《8月25日电讯》2009年

  ●他坚持师造化、接近传统,坚定地走田园山水画的探索之路。他能画出今天这样高的水平,这个成就跟他的勤奋谦虚好学是绝对分不开的。他与人谈艺的时候,都要做记录。他也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

  ●张正忠的愿望和付出,就是为了给人一种美的、让人精神得到慰藉的艺术作品。

  ●田园山水画这样有情、有景、有诗意,又有美的意境。他的画意境特别好,不管哪个年头,都是会让人热爱而永远存在的。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薛永年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院博导、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书画召集人

  ●你的论文从个人探索出发,纵观画史,横论当代,拟建立田园山水理论架构,已能自圆其说。  ——《致张正忠先生信》2010年

  ●张正忠先生搞田园山水画,这个当然是他的一个课题。他做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大 量创作了这方面的作品。田园山水画有中国历史的脉络和渊源,他把它总结成一个新的理论,就是我们怎么来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我思考的第一点就是题材和主题。田园山水画是区别于其他山水题材的一种特殊题材。田园山水画对于国内也好,对于整个地球也好,都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张正忠先生提出这个课题来,又选择这个题材来表达他的立意,是值得肯定的。      第二点,古人画过一些田园,但是毕竟他不是专门开创田园山水画。今天再提出田园山水画的理论,或在从事这方面的创作实践的时候,正忠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好经验。

  第三点,田园山水画是一种新的创造,我们要使它不仅能够在中国起到作用,而且还要让它在世界上发挥作用。

  第四点,也是更主要的,就是怎么通过田园山水画的创作活动、理论研讨,去影响城市的规划者、城市的建设者;让我们的地球变成真正有诗意的家园,这是正忠先生田园山水画所蕴涵的理念。你看正忠所画田园山水画里的生活,那多美呀!钱学森曾提出过一种城市山水画,他说我们要建造像颐和园那样的城市。他的这个愿望实际就是指田园山水。所以,他的主张是跟正忠先生一致的。这是懂得艺术的科学家的高见。当然,城市建设面貌也需要反映,但这不是解决根本的终极关怀,不是解决人文的需要。所以我觉得正忠先生对于田园山水画的探索确实很有意义。

    ——《赴海门考察张正忠田园山水画时发表的“中华神韵”演讲摘要》2011年5月

  ●张正忠先生是著名的田园山水画家,近二十年来一直在创作田园山水画,描绘美丽的田园风光,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寄托诗意栖居的情怀。他笔下的那些田园作品,意境清新,笔墨秀雅,幽静宜人,诗意盎然。同时,他也研究田园山水画法,提出了“田园山水画”这个名称和理论,出版了《张正忠诗书画——田园山水百图》,著有《田园山水画法》。  ——《溯源探道 温故知新》张正忠《中国田园山水画史》序2012年

  ●张正忠是江苏海门画院院长,是一位著名的田园山水画家。原来涉及很广泛,后来集中精力画田园山水。他的老师是高冠华、陆一飞、邵洛羊。张正忠诗、书、画全面发展,书法也写得很好,是一个学养全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追求史论统一的画家。

  ●张正忠多年来创作田园山水画,以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来寄托诗意栖居的情怀。其作品意境清新、幽静宜人、笔墨秀雅、诗意盎然。

  ●他研究田园山水的理论,出版过《田园山水百图》《田园山水画法》,最近又写出了《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第一卷。我发现他继承了其太老师潘天寿的画学研究传统。这本书填补了学术空白,具有贯通古今的系统性、对田园山水问题的突破性、知难而进的积极性,非 常难能可贵。

  ●我为什么乐意同张正忠讨论,愿意写一个序言?因为田园山水本身确实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个全世界的普遍问题,最近写入了十八大报告,非常有现实意义。描绘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是有普世意义的,是当代新的生长点。

  ●山水画产生于农业文明,张正忠把它分成四个分支,有峰岭、田园、海景和城市。一种是对大山大水的敬畏;一种是田园乡村的家园,是可游可居的;一种是海上仙山、汉宫秋月;再一种是城市山水,是城市节日的颂歌。

  ●总结:大家充分肯定了张正忠多年以来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地围绕着田园山水画创作,带领他的团队做出了成绩;同时也对作为一个画家能认真地、知难而进地作理论、史论的探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建议。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赵绪成   江苏省文化厅原副厅长、江苏省国画院院长

  ●正忠院长的事业在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昨晚我参观了张正忠艺术陈列馆,看了他的画。在现在社会氛围下,大家都去挣钱,而他把挣来的钱用于画画。在一个浮躁的、变动很大的社会里,他能够静下心来,很不容易。正忠的画弥漫着静气,他画得这么好,是因为掌握了大方向,有他的理论框架,不是无的放矢。所以格调高,有正大之气,是中国画生活创新的范例。  ——《在海门美术座谈会上的发言》2010年

  唐永明  美术报栏目主任编辑、画家

  ●他以创作、研究、考察三位一体,投入了常人难以做到的艰辛付出,为田园山水学科建设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筚路蓝缕五十年-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三部曲》2011年

  刘曦林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正忠十多年前提出的田园山水画概念,是值得肯定的。要完成这样一部浩瀚的巨著,要相当大的劳动量,这一点我也是非常佩服的。

  ●这部书提出的一些问题、一些美学观念,都是值得我们继续学习、深入领会、深入研究的。

  ●我感觉他的画很有个人特色:第一个是有浓郁的乡情,第二个是有耐人寻味的诗境,第三个是艺术处理、虚实关系处理得非常好。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廖自立  国家行政学院书画研究院院长

  ●张正忠有画史、有作品、也有理论。分类、考据、梳理、阐述,就包含了他的理论。

  ●一要有理论,且要有哲学高度;二要有新技法、创作方法;三要拿出典型代表作品,才足以构成一个分支、一个流派。张正忠又多了一个“史”,现在具备了四个条件,完全可以让田园山水作为一个分支正式建立起来。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尚辉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美术》杂志执行主编

  ●张正忠的田园山水,让我们看到了山水画发展的另外一方面。他提出了真正的田园山水的概念问题,是让人类的发展回归自然。

  ●张正忠的画和江苏的山水画不一样,在他的山水画中最有难度、处理最精彩的是对各种树的表现。他很少用《芥子园画谱》中所教的那些画树法。用线勾树,背景用面、积墨和渲染,是他最鲜明的艺术特征。铁画银钩、工写结合,这是张正忠田园山水给我们最鲜明的、深刻的印象。——《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陈醉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博导

  ●江南才子很多,海门有几位历史的和当代的伟人。我看了张正忠这些作品,感触很深。我想他之所以拿得出这么多作品,是有很多的积累作为后盾藏在后边的。将来起码硕士、博士以上的学位应该培养兼顾创作研究的能力。

  ●张正忠能很好地捕捉大自然里这种形式美的效果。他的画很清新,因为他能把这些美非常敏锐地表达出来,而且恰如其分地放在画里面。

  ●正忠很热爱生活,并细致地去观察、积累生活。首先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我们,这点他做到了。他所走的这条路有别于传统山水画,整个画面都很丰富,题目很有诗意。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王镛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博导

  ●他搞田园山水画史,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他的理论是从实践出发的。在美术理论界,缺少像他这样大胆探索的人。他把本来并不明确的东西明确起来。他把田园山水画从山水画的四大分支中抽离出来,进一步细化,成为一个目,对于山水画的学科建设,确实很有帮助。

  ●他的探索,对整个美术理论界,包括我们从事美术史研究的人也有很深的启示。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刘龙庭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编审、《中国书画》副主编

  ●正忠温文尔雅,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是个做学问的人,是个置经济收入于不顾、立志献身于中国画艺术的学者型画家。

  ●《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的创意、思路是具有创造性的。他的这种使命感、责任心,这种精神是值得提倡和学习的。

  ●我们对山水画的分类,以前是从技法上来分。他提出的田园山水命题,从题材角度打出了一面旗,这里包容量很大。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赵权利 《美术观察》杂志副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张正忠的画田园气息非常浓郁,气氛很好,一看就使人很喜欢,能感受到江南田园的湿润空气,是水平很高的新山水画。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夏硕琦   《美术》杂志原副主编

  ●张正忠是画界的文武全才,既是画家又是史论家。石涛、潘天寿画格很高,在画里能看到一种文化底蕴。这些东西能在今天张正忠的身上得到体现,我觉得很可贵。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奚静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张正忠好多年前提出了田园山水画的课题,在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的研究上花费了很大精力,搜集了丰富的材料,进行了认真的梳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的撰述有了良好的开头。它的系统性、开创性,都是应该肯定的。因为这是个浩大的工程,要做好它需要反复讨论、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逐步加以完善。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赵力忠 中国国家画院编审、艺术委员会委员

  ●真正称“史”的东西担子是不轻的。这部书的问世,反映了一个画家的艺术自觉与才华。我认真地看了看,很是系统整齐。特别我对几个图表是比较感兴趣的。现在画家出这种画史的书还真是罕见。目前看来,画家写出真正系统性画史的,张正忠可能是第一人。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王雪峰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央美院博士后

  ●令我感动的是:作为画家的张正忠出版了《中国田园山水画史》,这实在是太难得了。说明在物欲横飞的今天,还有画家保持忠诚于艺术的理想。将自己的观点从艺术史的角度进行梳理,编撰成书,这很不容易。

  ●张正忠的田园山水画注入了真情,因而我很感动,有一种很深的心灵震撼。有田园山水的作品存在,就有我们的精神家园,这就是田园山水画存在的意义。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孙克 中国画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

  ●画家张正忠是一位很有追求目标的画家。他把目光定格在田园景观,生动而独到。其作品情趣浓郁、景观生动、笔墨娴熟,在当代诸多山水画家中可称独树一帜。

  ●就艺术品性来讲,张正忠的艺术虽非洪钟大吕般的雄强深厚;但是,江南丝竹的婉转低回更有摄人魂魄的力量。他以多年的心力探索,卓有成果,令人刮目相看。

  ●艺术的创新很重要,但作品的成功表现更为重要。张正忠笔下的田园作品,其成功处在于意境的感染力。张正忠的田园山水有所继承,更有所开拓。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张正忠先生的发言是学术性的。他对田园山水,不仅仅去画,而且研究它的缘由、发展变化,这么梳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从他整理的图片也看到下的功夫,也可以看到古代历史上的田园作品,也从来不是一个没人注意的地方,很多画家还是画到了田园,也画得非常精彩。说明田园山水画历史悠久。今天发展起来,把它更加的光大。

  ●田园山水画真的是山水画一个新的门类,我们正忠先生提出来了,过去是没有人提出来的。田园山水、城市山水、海景山水还有峰岭山水,田园、城市、海景是新种类,过去就只说山水画。比如说水墨山水、青绿山水这种区分,根据工具划出来的。现在来看,要从题材内容来讲,确实可以分作四个分支。

  ●画田园山水也是多样的。古代也有的,倪云林画太湖,但他的笔下画得非常萧疏,有一种淡淡的忧伤的感觉。到了宋文治先生那个时代,是充满社会主义风尚的。那么现在看来,已经远远超过宋文治先生的田园山水画,是很不一样的。张正忠倒是扩大了它,他把它搞得很像模像样,这是很好的一条路。  ——《中国田园山水画研讨会纪要》2014年

   徐沛君 《中国美术馆》杂志执行副主编

  ●《中国田园山水画史》是一本非常优秀的著作。其中分析了田园山水画的审美范畴,与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社会思潮、文学风尚的内在联系,在广阔的文化语境下勾勒出田园山水画的演进脉络。

  ●张正忠的写作态度很严谨,决不轻易否定前人的论断,更不会在前人的成果面前止步不前。他谨慎地推进自己的学术研究,从不急于求成,其成果自然也立得住。——《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杨惠东 《国画家》杂志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主编

  ●张正忠的田园山水画十分典型地体现了传统美学范畴中的“中和之美”。对美术史的深入把握,使他拥有了一种高屋建瓴的视野。

  ●在他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院校训练的造型能力、严谨的传统格法。他并非对景写生,更多是以景写心、借景抒情。

  ●中国画的特质决定了其对画家文化素养的更高要求,否则不足以言画,而张正忠的优势正在于此。

  ●尤其要指出的是具有填补学术空白意义的《中国田园山水画史》。近代画坛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诸家皆出身美术史,绝非偶然。对美术史的深入把握使张正忠拥有了一种高屋建瓴的视野。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黄丹麾 《中国美术馆》杂志编辑、《艺术视野》执行主编

  ●张正忠的画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清新、质朴、宁静、自然。我认为“自然”是中国哲学和中国画的最高境界,而张正忠的画已经接近了这一目标。

  ●张正忠十几年前第一次提出“田园山水画”这一画科概念,现在系统地阐述了“田园山水画”的历史、现状以及理论,这对中国山水画史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赵立凡 中央电视台原副总编、中国书协理事、中央电视台书画院院长

  ●张正忠诗情画意相融合,创作出十分有个性的田园山水画。画中用笔用色、构图布局,无不精到。他将文化性融入画面,达到了自然美和心灵美的和谐。我很赞同邵大箴的评语:“张正忠在绘画艺术技巧上精益求精,书法和文学的功底使他的绘画语言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陈燮君 上海市文广影视局党委书记、上海博物馆馆长、上海市书协常务理事

  ●张正忠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上梳理画史,另辟蹊径,传承文脉,创意拓展。在自然中发现美、认识美、定格美、升华美,在自然中寻觅宁静和从容;又从画史的高度予以理论梳理、概括总结,则必然有益于进入“实践出新、理论反哺”的良性循环。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毛时安 文艺评论家、上海市政府参事

  ●美是创造。画家张正忠就是在发现和创造中,大胆寻找到了一种慧眼独具的美感样式:田园山水画。我把张正忠的田园山水画,称之为大自然的双重人化。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乐震文 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教授  

  ●探根溯源,张正忠为此付出了艰巨的劳动,第一次揭示了田园山水画的奥秘,作了详尽的研究和理性的阐述,表现了一位热爱中国艺术的画家的责任感和胆识。他的《中国田园山水画史》不愧是一部田园山水画研究中到目前为止唯一的,并具权威性的著作。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卢炘 中国美院教授、潘天寿纪念馆原馆长、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秘书长

  ●张正忠从喜爱家乡的田园风光开始,倾心竭力地抒情描绘创作田园山水画;寻师访友,潜心梳理历代同类佳作,深入画史画理研究。他提出中国山水画可分四大分支,并首次提出“田园山水画”科目的名称。《中国田园山水画史》是一部带有开创意义的著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画界开辟出一条新路,无疑有益于推动创作繁荣和学术研究的发展。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张正忠的诗文基础原来就很不错,对史学又有偏好,加上数十年好学、积学,于画家中确实是难能所见,即使在美术史论界也屈指可数。他能不断推敲文字表达,舍得数十遍地修改文章,非常不易。任何有意义的设想,必须有废寝忘食的精神,不顾得失的投入,方能考量证实,方能服众。他能认准一个方向,披荆斩棘,毫不动摇,一往直前,那还有什么堡垒不能攻破呢!  ——《挑战中国山水画分类的画家•张正忠《田园山水画史》问世的启迪》2013年

   薛亮 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兼职教授、硕导

  ●我与孙晓云馆长参观了张正忠艺术陈列馆。张正忠默默地耕耘了几十年,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孙晓云称赞他的书法有传统功力。由于田园山水没有山石语言,给创作带来了难度,很多画法要靠他自己去探索。他从意境、感情出发,不拘于传统和某一门派。他的画来自平常之景,画得丰富多彩,真可谓化平常为神奇。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郑振强 广东省潮州市美协顾问、潮州画院画师、美术评论家

  ●张正忠的田园山水画宁静旷达、清新怡人。他特立独行而又不逾矩,以新的审美视角,使田园山水画与中国传统山水画巧妙融合。

  ●张正忠面对纷繁喧嚣、名利相逐的画坛,寄托诗意栖居的情怀;追寻田园山水画承载的历史文化根源和美学价值,呕心沥血成就了我国第一部《中国田园山水画史》,为中国传统山水画注入了新的内涵。他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学者。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与<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研讨会纪要》2012年

   张松 江苏南通市政协书画会理事、海门市社科联副主席

  ●在中国画领域,张先生发现田园山水画这块“新大陆”,是一个重要的开端。从此加强田园山水的创作研究,成为中国画创新的又一途径。田园山水画学科,现当代创作总量超过了古代、近代的总和,并产生了专攻田园山水画的画家,有相当的社会影响。

  ●回顾张正忠先生在田园山水画道路上探索,是非常艰辛的。他对田园山水画的发现之旅,经历了近40年;《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的写作,从构思开始到初步写成出版第一卷,花了7年时间。他调查大量的出版物与20多万幅作品图片,提纲改了几十次,图文数易其稿而成。撰写时从宏观到微观、从史料到观点、从分析到综合、从内容到排版,字斟句酌、条分缕析,考证择优、删繁就简,每天要工作近10小时,可谓无数心血凝成。

  ●张正忠先生在几十年的创作实践中发现并提出了田园山水画的美术学概念,继而取得了创作、研究、考察、培养的四大成果:一是千余幅原创作品,一个已建10年的田园山水美术馆;二是理论、史学著作填补全国学术空白;三是通过20多年海门乡村实景考察,拍摄了数万张图片;四是培训了一批本土田园山水画作者,影响了国内一批画家。中国美术史论权威、名家纷纷撰文、题词予以肯定。——《中国田园山水画研讨会纪要》2014年

   本文由张正忠田园山水美术馆资料室

   根据《百度百科》、“央视网络艺术台 cctv.com国画家•张正忠”的材料增订

  

  

编辑 - 搜索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19年-11月-24日

ZhengZhong Zhang's Arts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

张正忠艺术陈列馆 主办
天运工作室设计制作 2005-2013 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16799号

本站所有图文,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