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大箴(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
○正忠的画有格调,品位也比较高,半工半写,精致而灵气足。生活与传统结合得比较好,而且不断在自我超越。
——南湖园谈话2004年
○我觉得张正忠君的艺术方向和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他尊重和热爱传统,深信传统中国画通过创新在当代社会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因而把他专攻的乡村题材命名为“田园山水画”。他的作品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深化它们的文化内涵并使群众喜闻乐见是他的心愿。正忠的幼年是在乡村中度过的。宁静的田野,富有人文气息的乡情,给他的心灵以深深的熏陶与感染。他的画内容充实,多取材于他周围的平常生活情景,他用自己的画笔“诗化”这些情景。在看似平淡的景物中发现美,在平实的描述中呈现美。真情实感在他创造的意境中自然地流露出来。这也可说是他的艺术特色。
○他的作品犹如有情趣、有诗意的散文,人们阅读之下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温馨感。在人们热衷于“现代化”的社会里,这种幽静、自然、和谐的画境,无疑能给人们的心灵世界以抚慰。
——《和谐、宁静的田园诗境》2005年
马鸿增(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张正忠之所以在当代山水画坛引人瞩目,是因为他远离时下流行的荒山野水或概念化的模式山水,自辟新径,专注于对农村田园风光的观赏、体悟和审美发现,并予以诗化,升华为自然、宁静、和谐的艺术境界,从而在田园山水创作领域做出了独特奉献。
○张正忠的田园山水内涵与众不同。
○他不是田园风光的旁观者,而已融化为其中的一部分,美化、诗化了的田园山水,是一种充满和谐、温馨、亲和的情境,也是“天人合一”、“田人合一”的情境。这正是张正忠对前人的超越。
○张正忠田园山水的审美特质,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四个要素。 一个核心 ,是以“中和”之美作为核心灵魂。四个要素:一是以长江下游两岸——江东田园景观的多种视角为画面的主要意象。二是以表现 大自然中天、地、水、树为主体,以适当的细节增强生活气息,绘写出具有人文关怀的自然美。三是以“身与物化”的精神,表达对生命之美的讴歌,营造温馨和谐的诗境。四是以传统中国画笔墨理法为基础,适当吸收西方风景画之长,建构自己的艺术语言图式。
○诗、画合一,朴质、自然,真情流泻,感人至深。
○多方面的综合学养,使他能够在田园山水创作中广收博取,融汇贯通;既有传统神韵,又有现代气息。同时由于理念的演进,导致技巧的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程式;由于在深入生活上下了功夫,作品母题都是原创,视角也与别人不一样;他青年时即创作田园题材,近十几年更专门从事田园山水创作研究,为前人所无;2005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张正忠诗书画——田园山水百图》,以100件画作和108篇文章的规模,集创作与研究成果于一书,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关于田园山水的专著。
○我们可以认定,张正忠的田园山水审美本质,是传统自然观和伦理道德观的结合;也是他关注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平民意识的体现;更是对生态环境之美的关爱意识的映射。当然,恬淡、清静、优美的艺术品格,实际上也是他为人品性的自然流露。归根到底,田园山水既是客体生命之美的提炼,也是主体生命精神的升华。 因而我说,张正忠是田园山水的拓展者。
——《田园山水:张正忠的新拓展》2006年
王仲(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杂志原主编)
○看了正忠的田园山水作品,第一感觉他的画很新颖,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独具一格,别开生面。无论在传统笔墨的掌握上,还是创新的观念,艺术上的各种因素,都体现出他很深的艺术底蕴。
○在学习和继承的问题上,他立足点高;视野开阔。他对他所表达的题材感情很深,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所以他的作品底气足,内涵深。他对中国文学,特别是对诗的理解,渗透在作品中。而达到这种高度要化大量劳动,是十分不易的。
○正忠的田园山水,第一,画他熟悉的、热爱的生活,让人感到亲切、有感情;第二,画得深入、完整,有空间感、有丰富感,有看头;第三,作品中有传统,有意境、有诗意,中国文化味道很浓;第四,一看就让人感觉清新,是新时代的、现代的。
——张正忠书画展(第四回)研讨会发言2000年
李松(《美术》杂志前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正忠多年沉潜于田园山水,已经画得很好,这条路走对了。他很有才气,文学、书法修养比较深。
——东河沿谈话2003年
○华山之雄、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天下名山胜迹为山水画家开拓着广阔的创作天地。而在张正忠则是在参照、比较之中,更深切地体味到家乡田园山水之平和、之静谧、之温馨可亲,由此而构成他独特的题材领域,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风。丹青之不足以尽意,更继之以诗,他用诗与画和观众达到情感的沟通。
○张正忠的作品在绘画技巧的运用上是多种多样的。这与他在绘画领域的多方面涉猎很有关系。 他的田园山水画主要得力于“饱游饫看”,在构思布局上达到了随心所欲的自由地步。
——《绵绵的乡情》2005年
邵洛羊(上海中国画院顾问、上海市美学学会名誉会长)
○张正忠的田园山水画,气象静穆,笔墨淳雅,有浓郁的江南气息,全是中国味。他画中的东方情趣受有儒、道、墨的哲理影响,却又饱含着现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在承受传统,恣意出新的笔墨中,溶进了现代生活的雅操;于虚静淡泊的襟怀下,关注着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从而得到共鸣。
○正忠的艺术个性,出乎天性,纯真澹宕,对自然美有特殊敏感,对大自然和家乡情愫有沉厚的真情实感。在平常之景中,拓出一条艺术美的路来。他的作品是心坎中的“田园”,呈现了平和的精神,人们会感到亲切、自然、宁静,洋溢着真挚的和谐美。在宽广的中国画坛上,自具一格,脱颖出蓝。
○看了正忠的画,益觉得中国画怎会穷途末路?对新世纪的中国画充满信心!
——《乡土芳草 田园清风》2005年
○他没有停留在传统山水理法的界限里,而把田园山水看作是山水画的一个分支而拓展之,并赋予“中和”的审美精神。在他的画作及诗文中萌发了传统理法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新契机,生长出现代的田园山水。
○一条诗书画一体的、有着浓厚中国文化气息和地域特色的、有着强烈的乡梓情感和美学深度的新路,亮在我们眼前。
○他的画,初看画的是乡村景色;再看则是利用田园景物的意象,抒情画心。在婉约多情的画面里,显露出诗化的形象思维。再往里窥,更觉得平和宁静、虚静淡泊,刚柔相济、冲和俊秀,“中和”精神充盈其间,呈现出“善相”之美感,透射出哲理的光华。
○他的笔墨亦受心灵的支配而无炫耀技术之痕迹。笔锋使转顿挫、横竖交互,线面映叠、骨肉筋连,笔有书味、墨气华滋,静中有动、动静相生。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委婉之内;蕴藉中沉着痛快,绚烂者归于平淡。渐渐与意境浑然天成、圆融无碍,竟不觉其笔墨之存在了。不求刺激、不事张扬,中正平和、温柔敦厚。宛若京剧里“关公不能翻筋斗”, 而力在其中矣。含蓄、典雅、自然、和谐,正是中国文化的底蕴。
○正忠的画,外也姓“中”,内也姓“中”。知其已臻哲理之境,然后始能解读其画。
○吾师宾虹先生云:“中国画有三不朽:一、用(笔)墨不朽也;二、诗、书、画合一不朽也;三、能远取其势,近取其质不朽也。” 正忠的田园山水,果能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的正确道路,在这三方面继续努力,则庶几离“不朽”亦不远矣。
——《意与法合 景随情生》2006年
广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正忠的画确有自己的面貌,和别人不一样。笔墨中规中矩,处处不露破绽,笔笔都很到位,构图也完美。因此,接下去需要放开点,所谓“拿得起,放得下。”
○他画长江下游田园,非常好。世界上有两个画家,不出远门却成就非凡。一个是美国的怀斯,另一个是以色列画家,专画身边熟悉的生活。正忠的画也是画自己所热爱的生活,他的画因此很有感情。
——望京谈话2005年
左庄伟(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看了正忠的画,说真的,画得好。他热爱平凡的乡村大自然,热爱家乡景,热爱生活,真情实意流淌在他的画中。这是他的风格特色,要保持,千万不要赶时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然后用自己的手去表现:肯定与众有别。这就决定了他与众不同的个性和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画证明了他就是这样的画家。
○张正忠先生数十年来历经艰辛从未停笔,终成一位令画界瞩目的田园山水画家,自成一体,开创了当代山水画的新领域。
○专事描绘乡村田园平凡景色的画家,史书和现实中都很难寻觅。唯当今江苏海门地区张正忠先生,他毕生致力于乡村田园山水画的开拓和创造,因罕见而令我关注和尊敬。
○观赏正忠君的书画,读他的诗词和有感而发的文章时,在我的心目中形成一种认识:正忠君是位诗人,思想者和文人画家。
○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综合艺术,真正意义的中国文人画家应该具有诗人的情怀,书家的笔墨修养,正忠君兼得。他选择的题材本身并无惊人之处,但每当观赏他的画、读他的题画诗文,内藏的深情扑面而来,意味无穷、十分感人。
○罗丹断言“艺术就是感情”,无情则无艺,这是艺术的至理。正忠君历经数十年的艺术实践活动,对什么是艺术曾作过深入的思考。他说:“艺术是什么?是心灵的流淌,是生活的诗情,是实践的结晶”。他在田园山水画中流淌的是什么呢?是对故乡的无限深情、是寓涵的深刻哲理。
○正忠君的田园山水诗画既重情又讲理,他不仅是画家兼诗人而且是位思想者。他借田园意境传达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理解。他画自然景物的四季更迭,意在人生青老转换,自解艺术人生四季图,很有哲理性。
○“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正忠君深通此理,在他所有乡村景物描写中都寄托了深深的人性、人情和人爱。在他的笔下野树如人,芦草如人,柿子如人。
○他着力描绘大自然中天地水树等景物,表现人文自然环境美,但画面中又没有完全受东洲地域真实景观的局限,他更多的是对田园风光加以理想化,诗化,人性化和美化,旨在创造出一种自然、宁静、和谐、可居可游的艺术境界。他的画并不是真景物的模仿和再现,而是借以抒发感情,是对审美理想的追求,是心中理想的田园情景。他的这种题材选择和画面营造的艺术气氛,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他将传统的艺术理念与现代的审美意识融为一体,形成有新意的田园山水画理,这也正是他的田园山水诗画的深层涵意。
○他在田园景色中始终贯注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故乡的真情实感,对环境美的渴望,对现代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生伦理的感悟,对生活和人性的赞颂,这些情怀是正忠君田园山水诗画的现代意义之所在。
○正忠君的画有情、有理、有时代感,但他的画又不是情理和时代的图解和注释,而是通过笔墨创造艺术形象来感动人的,一般人看他的画首先是直接感受他所画的乡村田园景色之美。这些景色是具体的艺术语言构成的艺术形象、艺术境界、艺术形式美。
○张正忠正是以传统为基础而加以拓展了的理法,加上表达现代人的情怀理想,经过长期勤奋好学的修炼,才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田园山水画和独特的笔墨语言。他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在林立的画家中独树一帜,占有一席无人替代的地位。
——《传统理法 现代情怀》2006年
朱国荣(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美协副主席、秘书长)
○张正忠是一位很有想法的水墨画家,他的田园山水画从名称到画面都体现出他的思考和创造精神。
○看张正忠的画,常会有一股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似乎还夹杂着淡淡的水腥味和潺潺的流水声。
○为了便于认识张正忠田园山水画的特点,在这里不妨将以描绘田园风光见长的法国19世纪的巴比松画派与之作一比较。虽然两者表现的都是大自然中的景色和富有田园气息的平民生活,然而由于艺术追求的不同,在创作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张正忠的田园山水画则着意于表现心目中的风景,他在画中不仅将生活中的田园之美提炼出来,描绘出来,又在风景中赋予了他主观的感情色彩,反过来又以画中之情来增强画面的美感。
○张正忠的田园山水画虽然也是用写实的方法来描绘的,但是表现的并非是生活中的实景,而是心目中的美景,属于“心画”一类。
○人们习惯于将田园风景画称为“田园小景”。但是张正忠却是用画山水大景的方法来画田园风光,于是他就“飞”上天去,以空中的俯视来展开田园的大景。
○在张正忠的画中,虽然并没有飞翔在空中的人物,但是他自己却是飞翔在空中的,这就使得他的作品给人以一种宽阔大度的舒畅感,而非精致细巧的小格局。
○张正忠的笔墨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体会到他对传统的继承和对创新的探求态度。
○张正忠不但善于以画言志,还善于作诗题画,这在如今的画坛上已是不多见了。我觉得张正忠的诗其实是“心语”。“心画”抒发的是心中的情;“心语”袒露的是画中的意。情与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将画的意境引向深入。
○张正忠的题画诗,在风景画中扩大了人的活动范围和思想的散发空间,虽然寥寥数句,朴实无华,读来却是田园味十足,回味无穷。
○我很欣赏张正忠梦中作就的一副对联:“无画却是画,言诗未必诗。”内中深含老庄哲学的真谛。张正忠的画和诗,乃是心画的物化流露、心语的诗化表达,平淡天真,意味隽永。
——《心中的田园》2006年
舒士俊(上海《书与画》杂志副主编,著名美术理论家)
○他的田园山水画得意境清新幽深,笔墨端凝秀雅,适如古画论中所称:“擅风光于掩映之际,览而弥新”,有一股魅人的风韵溢出画外。
○由此我想到以往江苏画派大致有两路作风:一路是傅抱石和亚明,笔致注重豁露情性,笔端里蕴含着苍莽气息;另一路则是钱松喦、宋文治和魏紫熙,画面经营较为精致,气格清新。张正忠的田园山水意蕴显然略近于后者,明显可见江苏新山水画的流风余韵,并且看得出来他的画也是在着意经营一片江南秀色。画面讲究经营也未必不好,像老杜作诗那样的“语不惊人死不休”,苦学派大师李可染就很推崇;再有,像白雪石作画也是着意经营的,有不少人就很喜欢那种精心表现的秀色。说起画面秀色可餐的白雪石,张正忠说他也非常的欣赏。可见,画家性之所好,于画风必有所影响。
○张正忠是位倾心凝思作画的画家,他平日对写生、构思都有周详的计划,在诗文、书法上也孜孜以求,还不断的进行画理探索,寻师访友。
○张正忠以前曾师承潘天寿的入室弟子高冠华,高的画风颇得潘的大气,亦擅于经营画面,唯用笔略显矜持。这师承的潜在影响,也明显可从张正忠的画中窥见。当然,在师承取法的影响之外,张正忠还在他的田园山水中融入了他自己的实践苦功和创作悟性,这对他的面貌形成来说是更为重要的。
○张正忠早年曾研习过版画,还专门赴京、沪、宁、杭等地寻访过名师。这使我一下省悟他在画面经营方面的魅力所在。版画意趣对于中国画笔墨的滋润影响,最早在陈洪绶、八大这样的大家身上就有体现。在近现代中国画家中,早年曾染指版画而后声名显赫的,也颇不乏人。即便是像油画大师梵高、赵无极,其所作每每为中国画创新者所关注,乃至像张大千和陆俨少皆曾关注过赵无极,而梵高和赵无极也曾染指过版画。以此我认为张正忠蕴含的版画修养,为他的田园山水在构思经营意境方面打下了厚实的底气,这一经营的底气,将会长远地作用于他的中国画创作。因此,在画面意境经营构思方面,缺乏版画修养的画家可能就会逊他一筹。
○诚然,版画与中国画笔墨在意趣上也不可能全然等同,这也就是为什么原来搞版画后来转画中国画的不少人,虽也能以画名世,但真正在笔墨精神上能被认可的却只有李可染、石鲁和赖少其等寥寥几位。好在张正忠曾从高冠华、陆一飞入手学过传统的笔墨,又从小痴迷于勤练书法,而现在又深入钻研传统精神理法所在。如果说,“工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老话可以说明张正忠的过去,那么毫无疑问,这句话也同样会说明他的将来。
○以张正忠的学识、悟性和超人毅力,我觉得他的田园山水前景光鲜。
——《竭诚凝思画江南》2006年
李一(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副主编、博士)
○他不是仅仅对过去中国画的临摹,或对当今名家的学习,而是以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中的景物入画,处理方法与别人不一样。母题都是自己的,不落俗套,极具个性。
○张先生的书法,路子比较正,看他的字和看他的画一样,感觉很清新、舒服,有一种自然的美感。
○目下许多人都喜欢大笔挥挥,张正忠深入生活,下大功夫,画得这么认真、这么多,而且很有特色,这种画别人没有过。笔墨精到,构图气势比较大,感情表达细腻,精彩处较多,语言有创新。
——(张正忠书画展第四回研讨会发言)2000年
丁涛(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正忠的画已经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笔墨也很到位,很有意境、情趣。他在个人风格之下每一幅画又都有特点、有变化,每幅都不同。意趣是绘画的极终目标,理法、技巧是不知不觉中的,是为意境服务的,正忠的画就是以意境理趣见长。
○正忠的书法很好,是经过长期训练的。诗也写得好,能够与画中形成互补,生发出深远的意境与情趣。他还能写文章,在《美术》杂志发表过,这些画外的素养,使他的画更有根基。
○以田园山水画册注画坛的东洲画院院长张正忠,果然名不虚传。展读其画作,一种温馨感亲切感自然感乡情感,不禁油然而生。这些与乡音村曲“和弦”的笔墨,与喧闹的市井气息和并不少见的快餐劣作,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作品摆脱了矫情和欺世,以真诚淡远的格调,给人以舒心的审美享受和精神慰藉。
○温馨感亲切感源于作者在丹青中渗透的人文情愫。落笔无玄奇玄虚怪象,造景有如诗如歌情韵。艺术语言明晰,格调雅俗共赏。选择的视角,立足于普通百姓朝朝暮暮呼吸与共的乡景村色,画中树丛、芦苇、游鸭、水桥、房舍、炊烟、小河、木船,等等,均为作者创造意境的意象构件,那么和煦和畅、和谐宁静,怎不令人心仪心醉!
——《田园墨韵》2005年
李树勤(江苏省美协理事、江苏省版画院院长)
○正忠的创作和美术活动是海门精神文明建设中一个靓丽的亮点。作品中体现了热爱家乡的真情,对自然美的赞颂。这些中国画作品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同时超越的速度非常之快。
○“春风夏雨寻常事,绿树青萍兴味多”,这是张正忠对自己画作的题画句。对利名虚浮之事,看淡一点,想开一点,多做点扎实的事,少一点胡思乱想,或许更能在画艺上取得良好的进展,我以为张正忠正是在这样做的。从他自作的诸多诗句中,你会觉得他“定性”极好,心态平实,这是成就一个画家的先决因素。
○他独得一个清静,能够心无旁骛地做艺术创作。他虽也跑了三峡、桂林、三山五岳,但最终自己的画笔还是落在了江海平原的家乡田园上。一个人一生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自我选择,张正忠以自己的美学理念,选择了符合自己的审美形式,他正在坚定地开拓自己的路,走向艺术的远方。
○他的画明显流露着他对生活的一种深入求真的心境,对家乡由衷的挚爱和亲切情感,以及平淡天真的风韵;生活之美是艺术作品最贴近常人思想深处的感人情愫。他是在淡泊、平和的心态中,使笔墨 落在了晨雾轻绕的屋前田野、鸟雀浅唱的院后绿塘的乡情诗意里。
——《心系家乡的田园》2005年
恽甫铭(上海画家、 美术评论家)
○在海门张正忠艺术陈列馆里,一幅幅精美的田园山水画却扑入眼帘:没有崇山峻岭,没有瀑布流泉,没有亭榭楼阁,有的是港汊农田、风中芦苇、婀娜竹影、碧绿桑园、秋阳丹柿、隐隐农舍、晨露夕照……恰如一首首乡村小夜曲令人心仪陶醉。
○那一幅幅画是他对故乡家园的真诚怀恋,是对童年时代就建立起来的精神家园的真情呼唤。是的,当我听他满怀深情地弹着钢琴,委婉凄清地唱着“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时,我找到了画家心灵深处的答案。
○张正忠钟情田园山水画由来已久。从研读古已有之的“田园诗”开始,到十多年前专攻田园山水画,他的田园山水画,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山水画的题材内容和笔墨技巧。画面畅怀舒目,充满了诗境美,加上富有哲学美感的题诗,让人们油然产生对故国家园的强烈怀恋和温馨亲切的回忆。
○张正忠的田园山水画,既有中规中矩的笔墨,又有从生活里提炼出来的技巧。笔者目睹了他创作《夕阳丹柿图》全过程,他笔笔生发,前后穿插,虚实呼应,夕阳光照的村舍和芦苇叶明亮而简约,十分现代,非常优美。
○张正忠在参照、比较之中,更深切地体会到家乡的田园风光自有其独特的美,它既然能打动自己,也必然能打动别人。事实上,现在确实有那么多人肯定和欣赏张正忠的田园山水画。我们有理由相信,从生活中来的中国山水画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心近田园碧》2006年
袁峰(江苏省美协艺术中心主任)
○正忠先生对艺术追求、不断超越、不慕虚华的品格和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正是这些品质,使他的作品得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张正忠书画展(第三回)研讨会发言1999年
施永成(江苏国画院美术馆馆长)
○表现江海田园风光的,正忠恐怕是第一个,他画出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亲切之感,画出了对故乡的怀恋。他的创作方法,是以作品为中心,所以每件作品都有分量。我觉得他的探索是成功的,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而且正在不断的前进,可以说前途无量。
——张正忠书画展(第三回)研讨会发言1999年
沈启鹏(南通大学副校长)
○我认为他是比较全面的自学成才的典型,有艺术天赋,有组织能力,有奉献精神。他的作品比较充实,里面有东西。
——张正忠书画展(第三回)研讨会发言1999年
施敏(南通市文学家协会会员)
○欣赏张先生的田园山水画,仿佛是与画家一道回到了心灵的家园,作一次倾习交谈。他的一系列画作,无不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沉醉、怀想和热爱,无不在物欲横流之中涤洗灵魂,留住一份纯真。张先生的作品,已经突出显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细腻中蕴含力量,精湛而不失大气,静谧里不乏灵动,怀旧而不减乐观。在貌似平淡朴实的语言中,有一种现代意识的张力。读者无不被画中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和未曾谋面的清新气息所激动。
——《清纯如诗、至真至美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印象》2000年
高冠华(中央美院教授、著名中国画家)
○正忠的艺术道路,我看是大有希望。 第一,他有志向。有正确、积极的人生观,这样他能够看得远,站得高,不贪图小利,一心一意地去做学问。 第二,他好学。前期学得比较广,西洋画、版画、雕塑都搞过,后来渐渐收拢专心于中国画。这个“博”,对后来的“专”,是极有好处的。他读书多,文学修养好,造型能力好,因此后劲很足。 第三,他天赋好,对生活中的美感觉敏锐,想象力丰富,画出来有灵气。天赋是学不来的。 第四,我喜欢正忠,不仅是老乡,是学生,而在于他人品好。他的人品我是绝对相信的,托他的事绝对放心,这样的人艺术格调能够上得去。
○正忠现在搞田园画,是山水的路子,这个我也不熟悉,他走这个新路子是对的,能达到创新。潘先生说,学我不要像我。老跟着我走是没有出息的。但艺术是相通的,传统的理法,对他是永远有用的。
——帅府园谈话1998年
陆一飞(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著名中国画家)
○正忠的艺术道路与我有点相像,我也搞过版画;艺术观点也比较合拍,我们都重视传统的学习,重视生活创新,不过在深入生活这方面正忠比我还要用功。他作品的特点之一是以浓厚的生活气息来创新,细节很生动,感觉十分清新;第二个特点是严谨,可谓匠意经营,每幅画都不是滥竽充数,都很精,这样下去,必然使创作水平很快提高,成为这条路子的专家,而达到更自由的境界。第三个特点是意境好,一股清高雅静的气息,这是同他的气质修养分不开的,同辈人中像他这样能诗善书的实在很少了。第四个特点是画中形和神俱真,虽然这个情境是创造出来的,但又是很真切的,这是因为他对故乡大自然的真情实感,对艺术、对观众的真诚负责,也是他为人品格的真诚。由于以上特点我觉得正忠是路子正确,知难而进;异军突起,大器晚成。
——云飞楼谈话2005年
○由谨而专,自专而博——正忠老弟共勉之
——中秋题词2005年
王伯敏(中国美院教授、著名史论家)
○《张正忠诗书画——田园山水百图》这本书很好,张正忠以田园为主题写诗作画,甚是精美。这条道路天地广阔,祝贺他的成功。
——致樊春娟信2006年
葛路(北京大学教授)
○您的田园山水,有些景物如画老树干,似凿铜截铁,画房屋,笔力也凝练不浮。您是书法家,书画用笔同理同法,以书笔入画是不难达到厚实效果的。我感觉您的画风有些近似宋画《风雨归牧图》。您积数十年的艺术实践,形成了独自的风貌,且得到了读者的欣赏。
○我建议您在画山水画的同时,也不妨画花鸟画。高冠华先生的亲自传授,再实践若干年,想您的造诣亦未可小量。
○您是在和平年代写诗,家乡情母亲爱,成为主要的内容:“青青的芦苗瑟瑟地响,长长的小河伸向大江。芦苇园里弯腰劳动的,那是替我擦干眼泪的亲娘。她饱含汗水的皱纹里,曾经充满着希望,充满着希望,……”您的这首含有民歌因素的新诗,其情感浓厚和艺术性,不亚于您的古体诗。
○初次翻阅您的画册,喜爱秋景图,尤其是鲜艳夺目的柿子图,您在《金谷满场》中,画母亲抱起孩子摘柿子,立意甚巧。您自己的这副画便可回答前面谈过的山水画中的情节问题。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见李可染两幅画:一幅是牧童站在牛背上折杏花;一幅是牧童躺在牛背上放风筝,凡此种种都表明,艺术表现最好是“曲径通幽”。
——《致张正忠先生》2006年
李维世(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我喜爱并赞赏张正忠的田园山水画,首先是因为他的画画得很美、很抒情,能给人以美感享受。众所周知,美是艺术的核心,是艺术的最高准则。美术作品就要表现美:给人以美感,而绝不是相反。我坚信只有美才是永恒的。
○我喜爱并赞赏张正忠的田园山水画,其次因为他的画有诗情画意。画不能停留在描写事物的外形上,更重要的是要有诗情画意,这是中国画论中品评的极高境界,也是当代画家追求的崇高境界。
○张正忠的中国田园山水画不是一览无余,而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不是苦涩难懂,而是平和通俗、雅俗共赏;不是虚实不分,而是有实有虚,虚实结合。
○他善于画“虚”,虚处,寥寥几笔,一带而过;实处,精雕细刻,一丝不苟,让人感到秀而不薄,巧而不佻,雅中带苍,润中见老,经久耐看,善于用有限的笔墨去表现无限的诗情画意。
○他的画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的技巧层面上,而是有丰富深刻的艺术意蕴。善于用具体、生动、自然的艺术形象去表现深层的人生哲理和精神内涵。
○思想更宽泛和更深刻。欣赏张正忠的田园山水画,一股自然清新、优美和谐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到亲切、舒畅、平和、愉悦。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张正忠善于从平谈无奇的田园生活中发现无比美妙、无比自然的和谐美,这是十分珍贵的。
○随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崇尚自然、赞美自然将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遵从,张正忠的画符合人类审美理想的大趋势,这是富有远见卓识的表现,是十分可贵的。
○张正忠的田园山水画,就表现了这种宁静的美、和谐的美,他的画,象空气和水一样,虽然很普通、很平凡,但却最宝贵、最可爱。他给山水画带来了一股新的气息,他的田园山水画,平中有奇、平中有美、平中有永恒。
○张正忠的田园山水画表现他对田园生活和田园风光的热爱和感悟,画出了哲理,画出了风格特点,画出独特的感受,画出了自己的艺术个性。
○张正忠的田园山水画,风格特点十分鲜明,他应该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开创出一个画派、一种画风。
○他非常重视传统、重视写生、重视生活、重视绘画的基本功,重视艺术家的人品和修养,他主张艺术家一定要走正道、出精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为人民大众服务。
○他是一位很有文化修养的画家,治学严谨,修养全面。我认为没有深厚的修养,没有独到的美学见解,没有高超的技术是画不出那些优美的田园山水画的。
——《自然清新、优美和谐》2007年
万新华(南京博物院美术史论家)
○张正忠先生的山水画创作扎根于长江下游冲积平原的农村田园风景,色彩淡雅的田野、乡村、水塘、屋舍如同二泉映月式的乐章娓娓而来,亦如潺潺细流,真诚、质朴、细腻,具有清新自然的乡村风味和醇厚饱满的生活气息,其作品所透出的那份感觉、那份境界,也一如民歌一般抒情。
○多年来,张正忠先生在山水画领域一直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始终在追求自我内在的完善与超越,始终在中国画的现代性与传统精神之间调节适度的距离。
○张正忠先生新作吸引了中国绘画界同道的关注,也受到了大家一致的赞叹。这些作品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上不仅与传统山水画拉开了距离,也与一些当代名家之作大有不同,那浓郁的乡土气息、那鲜活的生命意象,使得其山水画摆脱了陈陈相因的传统图式,建立起了自家的语言范式。
○张正忠先生的作品在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反思与传统笔墨的整合中,焕发出独特的艺术神采和积极的社会价值。这些作品无论题材的选择,还是艺术语言的运用,对于他的艺术创作来说,明显地体现出从古典回到当代、从遥远回到现实、从城市回到乡村的“重返田园”般的精神诉求,体现出在文化意义与精神意义上不谋而合的回归态势。显然,所谓“田园”,在画家的作品中也被赋予了现实家园与精神家园的双重含义。
○画家在大量引入了现实题材的过程中,重新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切入点。他在传统中融入自身独特的生活思考和生命体验,在直面生活、直面社会中升华出了新的精神境界和形式美感。在张正忠先生的诸多力作中,田园的现实化与当代性定位,都表现出画家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综合把握能力,以及将审美主题向现实层面推进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张正忠先生却依然保持着那种文人画家九朽一罢式的绘画方式和传统文人的清高和孤傲。因此,在纷扰的现实世界里,他淡泊、散漫,乃至遁世。吟诗作画、走师访友,变成了他生活中无穷的享受源泉;闲看春花秋叶、醉沐青山绿水,几乎成了他绘画之余最大的乐趣。由此看来,他才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文人,他以其散漫消解现实的压力,以其淡泊对抗时风的左右。
○仔细分析张正忠先生的田园山水画作品,不难发现,那些画外修养与地域文化的滋养,造就了其相应的笔墨特征。他作画习惯于精致的刻画、细腻的渲染,通过繁复的构成与细致的笔墨来造型、造境,笔墨间空灵多于厚重、精巧多于粗放,在有秩序的严谨的组合中显示出画家善于经营的心裁和才情。
○画家只想用最朴素的方式去捕捉心灵深处中的记忆。不是激情的宣泄,而是娓娓道来;不为悦人耳目,只求愉人身心。就在这真诚质朴的表述过程中,形式、笔墨、色彩、趣味,便一切都在其中了,似超乎法度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个性鲜明的风格样式。在一次次重返田园的精神游历中,张正忠先生终于完成了艺术上的定型与定位。
○张正忠先生并不是在对景写生,也并非再现真实的家乡山水景观,而是通过对“重返田园”的精神诉求的表现去寻找艺术的自我,去探寻抒发性情的最佳途径。因此在创作中,他将“情”推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始终贯穿着这种艺术追求。以自然景色去烘托与抒发自我的情思、胸怀,使张正忠的田园山水作品焕发出一股诱人的东方文化魅力,而情境交融的表达方式则使其作品产生了特有的优美情韵。
○勿容置疑,张正忠先生在作品中灌注的情感与山水发生着感应与和谐,凭借山水的笔墨表现,情感意绪获得延伸与强化。他是从情感与自然山水统一的角度去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对山水的笔墨性表现与对情感底蕴的探索,在这里统一为一种内在的文化情怀,而使他的田园山水画具有了丰富的内在艺术气质和鲜明的文化个性。
——《回归心灵的家园——解读张正忠先生的田园山水画》200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