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忠先生在乡村

张正忠作品陈列展

研读张正忠的艺术

张正忠著述快照

走近画家张正忠

田园风光采风

点击张正忠信息

回归心灵的家园

——解读张正忠先生的田园山水画

万新华


  已过花甲之年的张正忠先生生活于长江下游北岸的海门,品性的真纯,乡土情怀的眷恋和启(东)海(门)文化的独特魅力,都自然而然地反映在他的绘画创作之中,从而使其作品呈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当然,他画中的山山水水并非家乡的哪一处特定的景色,他画中的人物也少有真实性、再现性描述,但当我们面对这些作品时,却仿佛感觉如一首海门山歌从画面深处隐隐传来,那份朴素与真挚、那份纯正与委婉,着实让人为之心动,为之陶醉。

  张正忠先生的山水画创作扎根于长江下游冲积平原的农村田园风景,色彩淡雅的田野、乡村、水塘、屋舍如同二泉映月式的乐章娓娓而来,亦如潺潺细流,真诚、质朴、细腻,具有清新自然的乡村风味和醇厚饱满的生活气息,其作品所透出的那份感觉、那份境界,也一如民歌一般抒情。

  多年来,张正忠先生在山水画领域一直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始终在追求自我内在的完善与超越,始终在中国画的现代性与传统精神之间调节适度的距离。

  2006年3月,张正忠先生在上海中国画院举办了“张正忠田园山水画展”,展示了他近年新作60件,吸引了中国绘画界同道的关注,也受到了大家一致的赞叹。这些作品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上不仅与传统山水画拉开了距离,也与一些当代名家之作大有不同,那浓郁的乡土气息、那鲜活的生命意象,使得其山水画摆脱了陈陈相因的传统图式,建立起了自家的语言范式。

  于是,张正忠先生的作品在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反思与传统笔墨的整合中,焕发出独特的艺术神采和积极的社会价值。这些作品无论题材的选择,还是艺术语言的运用,对于他的艺术创作来说,明显地体现出从古典回到当代、从遥远回到现实、从城市回到乡村的“重返田园”般的精神诉求,体现出在文化意义与精神意义上不谋而合的回归态势。显然,所谓“田园”,在画家的作品中也被赋予了现实家园与精神家园的双重含义。

  宁静清新、平和幽雅,是张正忠先生山水画一贯追求的品质和风格。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在画面之中的房舍、拱桥、村姑等现实符号以及具有亲和感的山水图式,使其山水画回归到亲切感人的现实生活之中,让人们在“重返田园”的历程中感受到了田园的质朴与醇厚、宁静与自然,扑面而来的全然是愉悦身心的田园情调和可居可游的田野之美。显然,画家在大量引入了现实题材的过程中,重新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切入点。他在传统中融入自身独特的生活思考和生命体验,在直面生活、直面社会中升华出了新的精神境界和形式美感。在张正忠先生的诸多力作中,田园的现实化与当代性定位,都表现出画家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综合把握能力,以及将审美主题向现实层面推进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其实,张正忠先生是一位性情内敛的画家,他总是能够独具慧眼地去深入审视生活,去发现、感受现实世界中独特的艺术美感。他笔下的山水画,既是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感受,也是画家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更是他多年勤奋挥毫、刻苦钻研的结晶。他一直不懈地致力于绘画语言的新探索,以家乡的山山水水为表现题材,画他生长过的地方,画他最美好的记忆。在他看来,那种远离尘嚣的生活,不仅是他心灵深处挥之不去的依恋,似乎也应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于是,他不知不觉将画笔转向了田园景色的描绘。

  在当前浮躁的社会、艺术环境中,画家时刻受到现实的干扰和世俗的诱惑,艺术的速成时代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廉价的“艺术精英”。然而,张正忠先生却依然保持着那种文人画家九朽一罢式的绘画方式和传统文人的清高和孤傲。因此,在纷扰的现实世界里,他淡泊、散漫,乃至遁世。吟诗作画、走师访友,变成了他生活中无穷的享受源泉;闲看春花秋叶、醉沐青山绿水,几乎成了他绘画之余最大的乐趣。由此看来,他才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文人,他以其散漫消解现实的压力,以其淡泊对抗时风的左右。

  仔细分析张正忠先生的田园山水画作品,不难发现,那些画外修养与地域文化的滋养,造就了其相应的笔墨特征。他作画习惯于精致的刻画、细腻的渲染,通过繁复的构成与细致的笔墨来造型、造境,笔墨间空灵多于厚重、精巧多于粗放,在有秩序的严谨的组合中显示出画家善于经营的心裁和才情。

  那耕耘的农夫、洗衣的村姑、喂鸡的女童,那田野、乡村、屋舍、水塘、木船、轻烟、薄雾……无不散发着鲜活的生命气息。这些深植于人们心灵深处的生活图景,被张正忠先生如此鲜活地展现于纸上,思绪瞬间便被带回了那朴素的、真实的田园乡间。在里,没有刻意追求的新形式,也没有漫漶无度的夸张变形,更没有哗众取宠的新技法、新材料。画家只想用最朴素的方式去捕捉心灵深处中的记忆。不是激情的宣泄,而是娓娓道来;不为悦人耳目,只求愉人身心。就在这真诚质朴的表述过程中,形式、笔墨、色彩、趣味,便一切都在其中了,似超乎法度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个性鲜明的风格样式。在一次次重返田园的精神游历中,张正忠先生终于完成了艺术上的定型与定位。

  然而,张正忠先生并不是在对景写生,也并非再现真实的家乡山水景观,而是通过对“重返田园”的精神诉求的表现去寻找艺术的自我,去探寻抒发性情的最佳途径。因此在创作中,他将“情”推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始终贯穿着这种艺术追求。以自然景色去烘托与抒发自我的情思、胸怀,使张正忠的田园山水作品焕发出一股诱人的东方文化魅力,而情境交融的表达方式则使其作品产生了特有的优美情韵。尤其在《清暑芦园》、《清塘晓雾》、《小河晨风》、《芦园晓雾》等“芦苇系列”中,画家调动水、墨、色的互动优势,使得水塘的宁静、幽深得到了最充分、最完美的展现,体现出强烈的抒情意味。正如画家在一则随笔中写道:“我多么希望再回到那深深的树影芦丛中,去吮吸水草的清香,去沐浴树底的凉风,去河塘中与鱼儿一块游泳!”这里饱含了当代城市生活中的人们对田园风情的许多回忆、留恋和向往。可以看出,在这样的创作状态之下的张正忠先生,一定是闲适的、轻松、惬意的,内心洋溢着诗性的温情。因此,作品所带给观者的感受,也是同样如此,具有荡涤、净化心灵的艺术感染力。

  勿容置疑,张正忠先生在作品中灌注的情感与山水发生着感应与和谐,凭借山水的笔墨表现,情感意绪获得延伸与强化。他是从情感与自然山水统一的角度去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对山水的笔墨性表现与对情感底蕴的探索,在这里统一为一种内在的文化情怀,而使他的田园山水画具有了丰富的内在艺术气质和鲜明的文化个性。

  “故乡是平凡的,又是美的宝藏。田野、村舍、树木,清清的小河、弯弯的的小路,无不含情脉脉,充满诗情画意。”张正忠先生如是说,也如是画……

2007年元宵节于金陵


万新华(南京博物院美术史论家)

编辑 - 搜索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10年-11月-29日

ZhengZhong Zhang's Arts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

张正忠艺术陈列馆 主办
天运工作室设计制作 2005-2013 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16799号

本站所有图文,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